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宝积经 > 第120章

第120章

是定者无坚要想。不乱三昧。从其本愿示所向生。来有所入而复出生。则以班宣功德之行。开化众生。是族姓子。菩萨大士善权方便。普说经典观于诸法。达本无法为意止也。其有致道遵修经典。若能晓了道品之法。不作众善不见有常。亦无所着不除恶法。道心所见所在无断。亦不计常不堕断灭。若有菩萨。弃捐见常断灭之事。执心平等而无所住。处于中间。何谓中间。不应念行无明众冥。悉除去此。是谓中间。无有教令无可诲授。无言无说。是谓中间。取要言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痛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戚之患恼。无可会皆已除尽。是谓中间。其所教者无有智慧。亦无处所。是谓中间。其中间者。无有驿使亦无遣者。如是宿处。计彼所有。无有教令无训诲者。计是本末不可决了。未有所处不可捉持。则无所着。寂寞澹怕忽然已灭。是谓中间。譬族姓子。呼响所出无有处所。其趣亲近音生于对。若见谛者堕于真伪。是为中间。无言无说。彼则无见亦无所处。如是族姓子。所因兴发。识色之事。及所教令。所因合成从二缘对。其中间者无教无说。是谓中间。因缘合成不用义理。其义理者则不可得。其不可得则不重来。其不重来是谓中间。又计我者。则了无我灭寂于此。于我不我自然清净。是处中间计人寿命。于人寿命而无所见。清净自然。是谓中间。于想无想而无想乐。是谓中间。所兴颠倒所得之事。而无所有。是为中间。虚妄愚痴至诚之教。悉不可得。是谓中间。此岸彼际消化己身。令无所着。有为无为不行诸习。是谓中间。蠲除生死而去泥洹。悉无言教。是处中间。

佛告族姓子。其观于法了法本无。为意止者。不坏法界其意自然。而得意止。彼导法界晓了诸法。计其法界及与人界。于彼法界。亦无所坏不毁人界。人界法界此二事者。等如空界。彼以一界普见诸法。以慧眼见。则用法界观佛所行。假使有人不选择法。彼则无见。以是之故。诸法若干见无本法。不观若干。若以观法见本无者。不肉眼见不天眼见。不慧眼见。所以者何。计使眼者。不受于想。不肉眼见。彼眼不堕生死之行。若以天眼无所见者。不用彼眼行于放逸。若以慧眼无所见者。彼为观法了法本无。普见诸法无有处所。法无所住。已见诸法无所住者。则行法意。便不违失往古所誓。是为菩萨。随诸佛教而自立意。敢可观察深妙之法不舍道心诸通慧矣。是为族姓子菩萨大士观本无法意止净行。

佛告族姓子。是四意止行。四精进何谓为四。观身无身。弃捐计实不净为净颠倒之想。观痛无痛。弃苦为乐颠倒之想。观心无心。蠲除无常计有常想。观法无法。舍远无我为我想者。于四颠倒而修平等。则无所着。菩萨若能行平等者。则能清净一切诸行菩萨奉此平等清净微妙行者。便逮法忍。名四意断。亦得法忍。何谓意断清净。行者讲说道法。以此因缘。善本法行自然随顺。不从恶本不发瑕秽。诸不善本。萌牙未生不令兴起。为奉精进。诸恶适起非法之事。寻便灭之。为修精进。诸善法事未兴起者。劝令发生。以兴善法益加精进。令其具足不使忘失。为行精进。又复菩萨。本行净业能自制护。不失善法得自在住。渐稍长育显扬善法。善法已兴不复忘失。彼族姓子。如是行净。此四意断。其菩萨行。心得自在不乱精进。其净垢浊不与俱合。清净无垢不违佛慧。则从道教行于大哀。心心相见睹其所念。不失精进已行平等。曰得意断。所以者何。从等安祥不用反邪。以因安祥不从反邪。便逮意断平等三昧。已得三昧。名曰平等四意断也。

佛告族姓子。若能修行此四意断。则能奉行具四神足。断除贪欲奉行精进。则令道心静然无秽。所思薄鲜。已去非法则逮轻便。致成大哀精进轻举。获权方便已诫轻举。因是之故。成四神足升于道堂。得四自在。何谓为四于寿自在。已得长命。由已无限在短命中。具无量寿劝化众生。在长命中听省说法。或有厌倦现于短命。使渴仰法殷勤求义。在在诸生天上人间。各得自在于其寿命。是为第一逮得自在。又族姓子。身口自在。其人身口。逮致由己心不倚身。逮意现形。随其容貌而示色像。因其众生威仪礼节。体之好丑长短善恶。思惟正定。以何律仪而可开化。菩萨即从变其形貌。坐起进止发意之顷。化一切人。蚑行喘息人物之士。身形颜色皆为一类。而为说法。是为第二而得自在。又复于法而得自在。在于三界执御度世之正典。不行俗法则随习俗。普现变化。亦不舍远度世之慧。亦无所失。至无碍慧深奥之道。十二缘起因缘之法。而见迷惑。若生天上及与世间。随其语言。令无数人皆随律教。从其所好上中下愿。各得其所。所得自在巍巍如斯。是为第三而得自在。又有菩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