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研制录像机
李三彪办完了正事,就回了一趟772研究所。
如今李二彪管理华兴电脑的业务,在所里地位颇高,也挺起了啤酒肚,在单位可以横着走了。
李大彪之前就辞了职,今天刚好来到厂里结钱。
现在的稀土矿,月产量都有四五吨,都被官方的储备机构和772所给全数收购。
现在稀土精矿出口价接近一万美元一吨,这二百人,每个月都能挣十万软妹币。平均到每个人都很吓人了。
光是772所生产的硬盘,每个月就得用上一吨。
自从李三彪吹风说,每造一架f15战斗机,要消耗三四百公斤稀土。爱国者导弹使用了3公斤多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立刻引发了上面的极大重视。
果不其然,几大钢铁研究所发现,稀土元素与其它金属熔炼组合后能产生许多神奇的效果。
在炼钢时加入少量稀土元素,钢的硬度立即提升一个档次,耐腐性也有了质的飞跃,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产品耐磨经用,韧性十足,比过去的锰钢要提升了一大截。
因此,李大彪的矿又增加了三百多人,各地前来挖发菜的人,纷纷主动或者被动加入李三彪的矿山。
只要给钱,挖什么不是挖,但李三彪见一下,已经成立了一个管理部门,严格限制他人再私自挖掘,避免过去发生的恶性竞争。
李大彪交给了李三彪5万块钱利润,李三彪就继续朝更远的甘省光学仪器厂去了。
甘省光学仪器厂位于荒凉的平凉,这可真是三线里最远的地方了。
上次他们提供给了李三彪高性能的透镜镜头,李三彪说要亲自登门拜谢的。
这家厂子还是很有实力的,国内最有名的红旗牌fl16型16毫米电影放映机就是这里生产的,《新闻简报》用的就是这种摄影机。
遗憾的是,因为太过偏远,这家厂子后来就没落了,但80年代初,甘光厂还是龙国第一大声光产品基地,cancuang牌相机还参加广交会,印着精美的繁体字海报,出口东南亚国家。
李三彪请厂长定制一种装有停顿马达的摄影机,可单格拍摄,拍摄时装在动画摄影台上,可垂直移动,以改变被摄影的影像大小。
厂长说这并不难,只要把红旗牌fl16机械部分稍加修改,就可以实现。
厂长带着李三彪转了一圈,李三彪赫然发现,这家厂子在感光和磁带研究方面也很突出。
80年代初,他们就发明了jcm-101、02型磁带记录器,以及相应的磁头组,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李三彪立刻来了兴趣,这意味着,此时龙国也有自己的录音磁带技术。
只是他们的电影摄影机使用的是胶片,和照相机类似,
而马上就要流行的东洋摄像机,则是以模拟信号存储数据,胶片与之相比是质的落后。
好在甘光厂有录音带的基础,对数字转化为模拟信号已经有了充分的探索。
李三彪道:“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单位可以继续跟772所合作,提供你们的镜头和感光继续,再利用他们已有的硬盘技术,就能就能让摄影机更进一步,变成摄像机!”
甘光厂自然很高兴,表示愿意第二次合作,还是把技术注入华兴公司。
商定之后,李三彪带着甘光厂的厂长,跟772所签订了协议。
摄像机的主要部件,包括外壳、对焦、镜头等,凡是传统光学元件,甘光厂都能够提供。
772所,负责利用甘光厂的录音带设备,研制录像带,以及相应的录像机。
录像机的核心部件是磁头,用于读取录像带的数据,此外录像带的马达也十分小巧,生产难度极大。
为此,他们高价买来了一台夏普录像机,进行拆解。上面的装饰画都是不干胶贴画,画着一个金灿灿的很具现代感的磁头,还写着镭射什么什么的。
拆开机盖,里面的精密元件密密麻麻,李三彪稍微解析,便知道做什么用的。
虽然,录像机部件都十分精密,直到录像机最后淘汰,龙国都没有模仿出来,是唯一没有山寨的产品。
原因无他,就是录像机的技术太复杂了!
但是,现在掌握了接近纳米级的硬盘技术的李三彪,怎么会觉得,同是磁存储的录像带,会是个困难的任务?
这分明只是个降配版的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