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儿子赵富出海不在的时候,儿媳妇偶然几次带着孩子回娘家吃饭,好像也是因为她娘家二哥。
她娘家二哥常在县城工作,或者周边到处跑,好容易回家吃顿饭聚一聚,便把妹妹跟小外甥们都喊过去一起。
总之,在赵春花这几年的记忆里,儿媳妇是很少主动带小朋友回娘家吃饭的,更何况这种没年没节的寻常日子,应该也不是发生了啥事……
赵春花倒是不太肯定,是否因为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发生了儿媳妇才回娘家的,也不知道今天什么情况,是儿媳妇主动带小朋友去还是有谁叫……但能乐意过去,总归是好事吧。
知道了儿媳妇和小孙子的去处,赵春花便也不操那个心了,乐呵呵去灶间,还看见了儿媳妇给她做好的饭菜。
一个香油炒鸡蛋,一个海带跟什么菇凉拌的,还有一锅地瓜粥。
地瓜粥跟炒鸡蛋煨在灶台上的大锅里,这会儿打开还热腾腾的,本来还不是很饿,一闻到这香喷喷的炒鸡蛋还有地瓜的味道,一下子就食指大开了。
赵春花一看,就知道这地瓜粥指定是儿媳妇特意多煮了两碗,方便她盛过去给那混吃等死的小儿子吃呢。
真是贴心小棉袄啊。
赵春花年轻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没成寡妇的时候,是很想要个女儿的,头胎就想要女儿。
可惜头胎就是个大胖小子。
别人都为她高兴呢,特别是她那重男轻女的公公跟婆婆。
虽然现在的人都生很多,但是头胎就能生男孩的却不多。
很多人生很多孩子,也是为了生男孩,一个肯定是不够的,两个勉强凑合,三个才算是有了保障,再有四个五个,那必然才是最圆满的。
在这年代,儿媳妇一下子就生下男孙传宗接代,也就表示稳固了在家庭里的地位。
赵春花却是不以为然,心里想的是,还稳固地位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这些乡下妇女一个个嫁进去都是什么贵族豪门,需要生个尊贵的长孙继承你们亿万家产?
都是三代贫农,你们男人家的香火是有多值钱?你们家的儿媳妇你们家的大孙子,睡的床坐的椅子难道是金镶玉啦?
当然,这话她是不敢说也不能说的,这要真叫人知道了,都不是什么叛逆反骨的问题了,大逆不道这顶帽子都得牢牢戴着。
不过第二胎,倒是就如她所愿,生了个姑娘。
虽然后来有很多次被气得肝儿疼的时候都在后悔,要什么女儿啊?这种女儿跟她想要的那种女儿,根本不是同一品种好吧,这个怕是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女娲娘娘的失手之作!
然后第三胎,又生了个臭小子。
本来赵春花还在想,就最后再生一个,再生一个姑娘就去做结扎了,给他们老赵家生两个小子已经够多了,累的是她,生着累养着更累。
生育的权利在她身上,她当然不想生就是不想生了,她是一个人又不是母猪,凭什么得一直生生生的。
不得不说,年轻时的赵春花,可谓又辣又尖锐,比起后来岁月的毒打成为了外人眼里刻薄厉害不好招惹的所谓黑寡妇,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大概也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什么德行。
听过有人讽刺她,是因为克死了丈夫守了那么多年寡才变得这么泼辣火爆彪悍,不像是个女的了,虽然可怕但也个可怜人吧。
她听了只有冷笑一声,在心里默默骂道,这跟死了丈夫守寡有什么相干啊,长了张嘴不会说话净放屁了是吧?还不像个女的?啥样是个女的呀?谁规定女的就得啥样呀?难不成得跟你个老娘们那样每天在家伺候公婆伺候孩子一辈子给夫家当牛做马打不还受骂不还口的小媳妇样才叫女的呀?
也就是搁现在,要搁年轻还没死丈夫还没守寡的时候,早就冲进去抓你头发把你揪起来一顿输出了!大不了蹲局子去,还能忍你?
赵春花觉得好笑,要是年轻那会儿,把自己那些惊世骇俗的心里想法都说出来,现在的人就不会觉得她是因为没男人守寡多年,变得心里扭曲不正常了。
这些话听得多了,赵春花都能置之不理一笑而过。
真要她自己说,做寡妇多年,分明是把她的锐气跟大多数心气儿都给消磨得差不多了。
她常常还想起那个时候自己的一些打算,想起自己在心里计较的那些话,虽说不管多少年过去,她也没觉得自己的那些想法有什么不对的,可终究还是太尖锐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