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惊彤听到天临帝的话,面上感激地表示:
“皇上,如果有什么事,臣女解决不了,一定会来请皇上帮忙的。”
说完,沈惊彤想到自己进宫的目的,声音弱弱地说道:
“皇上,不知您可有家父和家兄的消息?”
“不瞒皇上,臣女从小跟着父兄一起长大,进京两年,两年没有见过他们了。”
“臣女想他们了,不是一些想念,是很多很多的想念。”
“但臣女知道,父兄他们是为了楚国,为了大家,所以,臣女可以忍一忍,把想念忍一忍。”
说着,沈惊彤一副年少不更事,义愤填膺的样子,紧握着拳头,表情庄重又严肃。
她表现出了,她对于至亲征战沙场的理解,也表达了自己的豁达。
天临帝看着面前的沈惊彤,心里虽然有一些不舒服,但更多的是一些内省。
他是帝王,楚国天下之主。
沈惊彤说什么至亲征战沙场,很是想念,他能理解,但还是会觉得沈惊彤好像在提醒他:
瞧瞧我沈家为了你楚国的江山做了多大的贡献?
你不感激就算了,还疑心病发作?
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是不是里面装了米田共??
想到这,天临帝又有些不好意思,他又觉得自己把沈惊彤想的太恶劣了。
他开始反思自己。
会不会太过分了?
仅仅因为一次败仗就忽视沈征北以往战无不胜的历史?
否定沈家镇守塞北,为楚国守住国门的功劳?
会不会太过了?
有些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意思。
更何况,这磨还没磨好,还没过河呢?
天临帝还记得自己年少时最讨厌的就是以偏概全了。
他曾经听宫里的小太监说过一些闲话。
说村里有一个常年乐于助人,友爱村人的人,因为一次没有帮村里人的忙,从此以后,就被村里人贴上了冷血无情的标签。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不忠不孝的混子,因为在父母的葬礼上,表现的非常懂事知礼,村里人改变了对他以往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了。
天临帝当时听了这样的闲话,直接冷笑出声。
这跟坏人做多了坏事,做了一件好事就成了好人,和好人做多了好事,做了一件坏事就成了坏人有什么区别?
天临帝心里讨厌这样的看法。
所以,他开始反省自己,自己怎么现在变成了自己年少时讨厌的那样?
如果以偏概全就能确定世界上大多的事,判定大多人,那简直要乱套了。
杀了很多人的人贩子,因为不忍心杀掉一个人,就是好人了嘛?
做了很多好事的清官,因为不想丢掉官职,遭受排挤,开始跟着同僚受贿,就是贪官了嘛?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很难用好与坏来简单判定的。
天临帝虽然有皇帝的骄傲与自满,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听劝并反思。
他深吸一口气,摒弃掉脑子里那些疑心沈家的想法,心里露出释然的笑。
“惊彤,你放心,你父兄很快就能回来!”
“你不是快及笄了,我相信你父兄一定会赶在这之前打赢这场仗,到时候回京,给你过及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