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婆婆,你过来这里坐,这里凉快。”宁沐儿招呼道。
李婆婆“诶”了一声,立马拿着篮子来到屋檐下。
看着院子里的满地狼藉,宁沐儿又拿起扫帚打扫院子。
看着她扫地,李婆婆眼眸全是欣慰。
她就住在隔壁,自然知道宁沐儿的脾性,从来不理家务之事。
如今被海浪卷了一次,倒是懂事许多,这几天经常听到宁哥儿在外头夸赞她,如今见了,果真如此。
宁沐儿打扫完院子后,跟李婆婆说了一声,来到灶房继续淘米。
手上动作娴熟,把水加入半锅之多,海边的农民夏日喜欢吃稠粥,既能解渴也饱腹。
略微生疏地把柴火搭起来,这项技能她从青儿那学了好几天,总算是能一个人烧起火了。
而她的举动一点都不会让人产生怀疑,反而很符合大家对原主的印象。
架好火柴后,把锅放上去,她又去准备配菜了,一切准备妥当,她又另起一个灶子。
把锅烧干,放入自家榨的猪油,这油喷喷香,若是没有菜,都能用猪油就这酱油拌在饭里,这可是她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
把油炼开后,加入葱姜蒜爆炒再放入酱油,没一会儿,一股香味从灶房窜出来,又把花蛤倒进去,更香了。
把坐在屋檐下的李婆婆都给馋得吞了好几下口水。
李婆婆终于忍不住颤巍站起来,来到灶房。
“这是怎么做的,如此的香?”
宁沐儿见着她进来,立马关心道:“李婆婆,这里油烟大还呛,你赶紧出去吧。”
说完,她自己打了好几个喷嚏。
李婆婆反而没事,凑近锅头一看,望眼欲穿。
看着李婆婆这好笑的模样,宁沐儿忍不住笑出了声,“婆婆若是喜欢这个做法,我待会过去教你。”
“不用待会,怪麻烦的,现在说就好了。”李婆婆摆手,吸了吸鼻子。
宁沐儿一穿越过来是这一座小村镇,没有去到外面的大世界看。
只知道这里的人吃得很淡,不重口,不知是因为口味如此,还是不会做。
这些葱姜蒜能够爆炒香味出来的调料,他们也不会。
当时发现这一点后,让宁沐儿高兴了好一会。
以后若是想要发家,她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不过这道菜倒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周慧就不喜欢,觉得蒜味太大了。
所以她专门留了一份量,煮出这边人经常做的清汤花蛤。
她边炒着,边嚷着嗓子说步骤。
李婆婆仔细着听,眼睛亮闪。
这花蛤很便宜,一桶也才几文钱,可若是这么炒上一盘,也能卖几文钱,李婆婆比村里的人更有远见,当即把这个想法与宁沐儿说。
宁沐儿惊讶,没想到李婆婆有这般见识。
“可我们做出来拿去哪里卖?”
她穿来的这五天时常郁闷,所以没有精神补贴家里。
每日去海边钓一条鱼上来,便算是照顾原主大哥,没有亏欠了。
可昨日听到宁常辉如此爱戴自己,在古代能够遇到支持自己做自我的人,她很感动,所以她也不想拖累这家人,不想让他们一直处于如此贫穷的状态。
这个转变也就是昨夜宁常辉与她说的那些话。
“去镇上呀,镇上那些大户人家很喜欢尝鲜的,这菜婆婆在镇上酒楼确实没见过。”李婆婆激动道。
宁沐儿觉得可行,但细致的活还需要再经过讨论。
“这件事李婆婆也出了力,咱两家一起做吧?”她邀请道。
李婆婆摆手,“我就出个主意,哪算是出力?”
“看着你们这一家也不容易,若是能有一个赚钱的法子,婆婆也开心。”
“不行,就算我同意,我大哥肯定也不愿意,这事听我大哥的。”宁沐儿态度坚决,因为她知道李婆婆这一生凄惨。
李婆婆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男人,好不容易拉扯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儿子又因为出海发生了意外,儿媳拉扯着孩子在这边过不下去,趁着还年轻也带着孩子改嫁了。
李婆婆虽然想念孙子,但也尊重儿媳的决定,因为她如果自己把孙子拉扯大,恐怕还没有让儿媳带走的好。
如今她只身一人,每日飘零着活,也只有活的念头。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宁常辉经常会送些东西过去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