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如墨早晨起来,听了点流行歌曲,就又开始听孙权的故事了。
孙权在小时候,就开始了解基层的状况,从孙坚到孙策,都有意识地培养孙权,不仅仅是给机会给平台,而且放手发展,少加干预。
这样,孙权的能力慢慢地就被培养起来了。
所以有时候对孩子控制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干预太多,操心太多,这些过度的关心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太为别人操心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如果你对一个孩子卷入程度过高,反而对他的成长是一种阻碍。
这种卷入程度过高的方式,一种是替代,就是什么事儿都替孩子考虑,以至于孩子没有成长的空间。
第二种方式叫做依赖。有很多家长特别依赖孩子,孩子是他生活的重心,是他生活的中心。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因为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过度地卷入,他就会逃避,他就会紧张。很多孩子成长不充分,没有主见,没有担当,或者是有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因为卷入程度过高导致的。
不管是孙权的父亲还是孙权的兄长,在他的发展过程中,都是自由发展,放手发展,充分信任。
这样孙权才能年纪轻轻,就有一身本事,爱是一个美好的东西,但是过度的爱,就会带来伤害。
在和黄祖对战的过程中,以及一系列的战役中,会发现,孙权在带队伍方面,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在这方面,第一个是大将吕蒙的成长问题。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
吕蒙是草根出生,自幼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后来吕蒙的姐姐嫁给了孙策手下的一员将领,此人名叫邓当,正是这个姐夫改变了吕蒙的人生轨迹。
十几岁的小吕蒙每天跟着姐夫去操练兵马,所以他对骑马打仗,指挥部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山越造反,邓当就带手下的将领去平叛,吕蒙就悄悄地混入了队伍之中,就要参加作战。
吕蒙的姐姐就不愿意让兄弟去,十几岁的孩子,这不是去要命吗?
但是吕蒙有办法,他乔装打扮就混入了部队,后来就参加了对山越的作战,而且还有了战功。
这时候吕蒙才十几岁,确实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后来邓当在作战中就去世了,吕蒙就接替邓当来指挥这个小部队。
接着再后来,孙权走上领导岗位,他就发现,这些带队伍的小将太多,每个人的手下都有几百人。
这样的话统一指挥和调度就比较难,这些小将的指挥能力、管理能力也参差不齐,导致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所以孙权决定整合部队。
这时候很多小将的管理权就会被拿掉,但是就在周围的小将都唉声叹气的时候,吕蒙看到了机遇。
在听到孙权要整合部队的时候,吕蒙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家产都变卖了,同时又和周围的人又借了很多钱,吕蒙把这些钱都放在一起,给他的部队购置了统一的服装。
对这些士兵进行了严格的日常训练,后勤工作也搞得好。有吃有喝,激励工作也到位,训练效果也很好。
训练结束以后,刚好孙权搞了一个阅兵,实际上就是接着阅兵的由头,看看这些小将队伍带得怎么样,谁要带得不行了,就直接拿下。
等到吕蒙这只队伍出场的时候,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只见吕蒙这只部队,盔明甲亮,精神抖擞,训练有素,整齐划一。
孙权大为赞赏,不但没有拿掉吕蒙的部队,而且还将其他几个小部队也给了吕蒙。这时候的吕蒙算是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