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孙权了。
在地图上有一座城市,令孙权魂牵梦绕,这个城市就是合肥。
孙权曾经五次攻打合肥,但是每一次都没有成功,他为什么非要锁定合肥呢,这里面是有道理的。
公元211年,在赤壁大战之后,东吴的政治中心从京口转到了建业。
合肥跟建业隔江相望,就离得挺近的。
但是合肥就一直在曹魏手里,孙权打不下来,就成为孙权的一个威胁。
曹操有三个军事据点,在西边守祁山,中间守襄阳,东边守合肥。
合肥这地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开展屯田,积累粮草,开展部队。
曹魏政权可以利用这个站点为支点,进攻东吴。
孙权认为如果东吴可以占领合肥,那么就可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当时孙权组织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赤壁大战之前,周瑜跟孙权要五万人。孙权说一时凑不齐,我给你三万。
周瑜凭借这三万人,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后来还打了夷陵,打了江陵。
其实,孙权还留了后手,他给自己留了十万人去打合肥。
但是比较尴尬的事情就是周瑜三万人,赤壁之战胜利了,夷陵之战和江陵之战都胜利了。
但是孙权这十万人的合肥之战却没有胜利。
孙权还安排张昭去打助攻,让他带队去攻打当涂,也没有取得胜利,久战无功。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觉得挺窝火的,而且也挺生气的。
情急之下,孙权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自己冲锋陷阵去攻打合肥。这可就吓人了。
因为孙权之前的两位领导,一个孙坚一个孙策都是因为冒进而发生了不测。
现在,孙权竟然要重蹈覆辙。
所以,就当孙权要冲锋的时候,有个人站出来,把孙权给劝阻住了,这个人就是谋士张弘。
张弘说战场是有很多危险的,主公你现在凭借年轻气盛,就要带队冲锋,万一发生了不测,后果不堪收拾,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全军将士看您做出这个决策,心里都非常担心,就算您在战场上能够斩将夺旗,威震疆场,这也不是您应该做的事情。
这是偏将军做的事情,您作为主将,应该谋划大局。
孙权这个人有个好处,就是从善如流,他觉得张弘说得有道理。
荆州方向的曹操派将军张喜带着一只部队来救援合肥,这支部队数量只有几千个人,而且有了很久也没有到。
蒋济使用了一招疑兵之计,他就派了三个士兵扮演成信使,给他们身上写了救援的书信,悄悄地把他们派到了城外。
然后让他们假装进城送信,这三个人有一个人进城了,有两个人被东吴的部队抓住了。
搜一搜身上的书信,发现救援要来了,有四五万的救援部队,孙权想一想自己屯兵坚城之下,要是与曹操的精锐部队对抗,也不占什么优势。
孙权就撤退了。这是孙权一打合肥的情况。
第二次情况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