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如墨今天继续读孙权的故事。
这场战役刘备的失败是因为他作为主将,轻兵冒进,缺乏战略眼光,缺乏指挥调度,组织大兵团战役的能力。
在这方面,他是不如陆逊的。
夷陵之战结束以后,孙权发现了很多将士都在跟陆逊唱反调,就问陆逊,你为什么不给我报告呢,报告我给他们治罪不就完事了。
陆逊说,这些人都是国家的栋梁,将来我们事业要发展,还需要这些人齐心协力作出贡献,他们眼前有一些小小的抵触情绪,有一些小小地不开心,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跟他们闹对立。
我希望给国家保持一些前进的动力。
陆逊不光是一个武将,他还是一个政治家。
要是没有孙权的大力支持,陆逊的主见、担当和胸怀可能给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份任务也不可能快速完成。
所以我们在给千里马披红戴花的同时,也要给伯乐带去最高的赞美。
夷陵之战之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让蜀汉政权重新恢复元气。
这么看来,陆逊指挥东吴部队取得的胜利确实是很重大。
公元前219年,按照孙权的思路,占领了一个地区之后,就要招揽人才。
当孙权占领荆州以后,各路的人才都纷纷来找到孙权。
但是一个人没有,就是潘濬,他称病不出。
他也是一个大儒。
孙权就想了个办法,就搞了个床,让部下把潘濬躺在床上抬过来见面。
潘濬见面的时候头朝下哭唧唧的,于是孙权就拿手巾帮他擦泪。
然后呢,潘濬也挺感动的,就做了孙权手下的将军,有带兵权了。
有一次,孙权手底下的一个将领叫做樊伷他要叛乱。
孙权挺紧张的,打算调动大军去平叛。
然后他就来找潘濬商量这事。
潘濬就说,不用,这小子光会耍嘴皮子,你派五千人都能把他灭了。
孙权就问,你咋知道呢?你为啥这么轻视他呢?
潘濬就说,之前,有一次这人请客吃饭,来了十几个客人,准备中午开饭。
樊伷自己忙里忙外,跑上跑下的,累的气喘吁吁,结果这段饭到中午都没准备出来。
十几个客人最后饿着肚子,走了。
组织一顿饭都整成这个样子,更别说组织军队谋反了。
后来,潘濬领了孙权给他的五千兵马就去了,果然打赢了。
最高级的道德修养从自我管理开始,管吃、管喝、管嘴、管情绪,最高级的智慧从看人开始,观其面知其心,观其表知其里,听其言察其行。
人的言行都是有前后一致性的,在眼前这件事中表现出的风格和模式,将来在其他的事情中也会表现出来,我们要想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只要看一看眼前他的行为模式,观察一下他眼前的典型行为,就可以对他的将来作出推断。
潘濬是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
有人对孙权说,这人是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可能有二心,不能重用,孙权都没有听信。
孙权手下的团队底下的能人,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有蒋琬的表弟潘濬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就这一点上就说明孙权在识人用人方面的胸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