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如墨今天继续读孙权的故事。
孙权接着就断掉了与曹魏的来往。
公元224年,曹丕带领水陆大军一起进攻江南,他进攻广陵,当时广陵的守将是徐盛。
徐盛说他要多做一些假城墙,用木桩和苇席做假城墙,然后在城墙上多插一些旗子,然后在城墙上扎一些稻草人然后穿戴上甲胄,装作士兵,迷惑敌人。
徐盛的想法一出来,就遭到了众将的嘲笑。
但是孙权力排众议,他同意了这个稻草人计划。
徐盛很快就建好了假城墙,绵延数百里,而且在假城墙的前方还安排了战舰,巡逻江面。
这个场面让曹丕大为震惊,曹丕说,虽然曹魏有成千上万的铁骑,但是江南这个实力也很强,还是不要轻易图谋了。
然后江面又起了风暴,曹丕乘坐的龙舟差一点倾覆。
随后曹丕就下令全军撤退了。
回顾孙权的一系列决策,他好像有一种特殊能力,他总能从很多方案中选到最有效的那个方案。
他每次总是能去支持那个关键的少数,后来孙权的丞相去世了,大家都以为孙权会选择张昭做丞相。
但是孙权没有,他选择了顾雍。
顾雍有三个优势,第一个他有性格优势,首先是他沉默寡言,但是只要说话就能说到点上。其次他不爱喝酒,别人喝酒的时候,他就端端正正地坐到边上,有顾雍在,大家都不好意思大呼小叫的。
第二个优势他工作作风好。孙权每次派手下的郎官去问顾雍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这个方案顾雍是认可的,那么他就会仔细地问一问来龙去脉,然后留这个郎官吃饭。
如果这个方案顾雍是不认可的,那么他就啥也不问,也不留郎官吃饭,就直接回去了。
后来孙权派郎官去顾雍那儿以后,都不问顾雍同不同意,他就问顾雍留你吃饭没有?
在江东政权的北面,有曹休率领大军虎视眈眈,对孙权形成威胁。
孙权就给周鲂写信,让他去找几个山越的贼帅,安排他们诈降曹休,然后再诱敌深入,我们就打他们。
但是周鲂觉得不行。他说,山越的贼帅影响力比较小,你让他们去诈降起不到效果。而且他们演技也不太行,能力有限,到时候可能还露出马脚。他们的忠诚度也有问题,万一到时候真降了咋整。
然后他说了方案。他自己上。
周鲂安排自己的亲信就去给曹休疯狂投递投降信。
他说我在东吴混不下去了,我的领导打压我,同事对我也不咋的,我正面临职业危机呢,我愿意带领我的手下投降曹休将军。
曹休半信半疑,于是孙权和周鲂密谋演戏。
孙权派工作组来检查周鲂的工作,就检查出很多问题,周鲂就很羞愧,他在郡门下就割发认罪。
曹休听见了这个消息,就相信了周鲂要投降。
然后曹休就和周鲂约定了守降的地点,曹休点起1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右亭进军,准备接受周鲂投降。
石亭属于有进无退的军事死地,曹魏方面的谋士也向曹休提出了一些想法。
说这个受降的地点有问题,要防止东吴的人设置伏击。
曹休没当回事。
就进了东吴埋伏圈,孙权派了9万人设置了一个包围圈。
曹休只能撤退,撤退到夹石,遇到援军贾逵,东吴这边就撤退了。
后来,石亭之战不久,曹休就死了。
孙权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孙权一方面能屈能伸,一方面善于用人才,所以成就了一方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