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底下有四种人,第一种叫做人物,就是态度好能力好,事儿干得优秀。
第二种叫做人才,就是能力好,但是态度不行。安排合适就做得好,安排不合适就造反。
第三种人叫做人精。能力不错,但是特会算计。给多多干,给少少干,不给就不干。
第四种人叫做人手。忠诚负责,但是能力有限,只能安排一般性的工作。
对于人精和人手,只要给待遇就可以了。
对于人才,你要给归属感。对于人物,你要给成就感,要不人家就跑了。
做一般事业,只要做物质方面就行了。做大事业,得做到感情层面。做伟大的事业,要做到心灵层面。
来自别人的认同,做事情被他人接受和喜欢,这就叫做归属感。
来自自己的认同,做事情自己感兴趣,自己喜欢,这就是成就感。
曹操从徐州回来以后,手抓着程立的手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真是无家可归啊。
荀彧就跟曹操说,程立年轻的时候,梦见自己登上了泰山,就看见红日要往下落,然后程立就自己把红日托起来了。
然后曹操就哈哈大笑,说先生您改名吧,你就不要叫程立了,叫做程昱吧,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立,就是托日。
从此曹操的谋士中就多了一个人叫做城昱。
在这次濮阳之战中,两军对峙,曹操就去偷袭吕布在濮阳上的一个营盘,偷袭成功以后刚好遇上吕布带援军来,就从天亮打到天黑。
曹操快打不过了,曹操就说,谁能为我军杀出一条血路?
这时候队伍中站出来一个人,就是典韦。
典韦真就给曹操杀出一条血路。
后来曹操就把典韦搞到自己亲兵卫队里去了,最后典韦为曹操战死。
一个人为什么给你干,首先是因为有待遇。一个人为什么会为你死,是因为有归属感,有成就感。
很多时候,你有理论,你不一定能干成这个事,因为你没有实践。
听人劝吃饱饭就是这个道理。
在曹操被动的局面中,袁绍就开始说,你把你的孩子老婆送到邺城来当人质吧。我给你派部队提供粮草,你把吕布打败。
曹操就想答应。程昱跟曹操说,这不行,你把老婆孩子送过去了,万一以后你俩打起来你不就被动了吗?
我们队伍还有一万多人,队伍也挺不错的,而且有徐彧还有我,还有夏侯惇,你干嘛依靠别人,咱们自己就能行。
曹操就说那就算了。
后来陶谦死了,曹操就想再去打徐州。荀彧就说,现在你掌握的州郡大,而徐州小,你这叫做舍大就小。
你去徐州打仗,后方空虚,吕布趁虚而入。
曹操就是听人劝吃饱饭,他接受了这些建议,事业就逐渐越做越好了。
后来董卓死了,汉献帝迁都洛阳,需要地方实力派去支持。
大家都在观望,不知道咋整。
曹操就动心思了,他想迎纳汉献帝,问鼎核心权利,这样他就可以事业更上一层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