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曹操的故事。
袁绍在优势的条件下就拒绝了许攸的建议,许攸不甘心,就又提了一次。
袁绍就急了,怎么你也想学田丰、沮授啊?正在袁绍不高兴的时候,后方的审配就给袁绍发来一个文件。
说许攸的家里有人犯法。
袁绍就觉得许攸这人不行,放纵家人犯法。
许攸害怕袁绍也收拾自己,于是就来投奔曹操。许攸就叛变了。
许攸就给曹操带来了一个军事情报,袁绍的粮草都在乌台,而且防备不严。
按照许攸画的地图,曹操整顿五千军队穿着袁绍军队的服装,偷袭乌巢,一把火把粮台给烧干净了。
乌巢被烧标志着袁绍心胸太窄,容不下许攸。许攸家人犯法跟许攸自己有什么关系?就算跟许攸有关系,也不代表他的主意就是错的。
而且许攸和审配关系不好,说不定这事儿就是审配造谣的呢。
许攸来投奔曹操了,曹操身边的人也跟曹操建议,说许攸这人贪财好利,没有价值观,说翻脸就翻脸,是个小人别听他的。
曹操说我们正在用人之际,只要意见是正确的,谁的意见我们都听。
官渡之战打赢之后,郭嘉就给袁绍有一个评价,说袁绍这个人想法很多,没有要点,谋划很多,没有决断。
袁绍在倾听建议的时候,犯了很多错误,而自己又没有主张,所以导致了重大的失败。
每次袁绍身边的文臣武将提重要意见,他都不能采纳,而且还会打击报复。
而每次曹操身边有人提重要意见,曹操都能采纳,而且落实特别到位。
这种差距就造成了最后的战争结果,官渡之战之后,袁绍的实力依然很强大。
冀、青、幽、井四州依旧在他的手上。
计划就是提前安排。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资源的人,他更是会合理安排这个资源的人。
刘表当时已经吞并了长沙,小霸王孙权已经占领江东称霸一方。据说这两个人都在算计着如何偷袭许昌。
在曹操统治的中原地区,反曹势力也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公元201年,曹操安排部署了一次重要的战役。这一年的四月,曹操进兵仓亭,跟袁绍的主力再一次作战。
昌亭战役之前,袁绍的精锐部队被打光了。但是袁绍的几个儿子又带兵来了。
第一个是青州的袁谭带来五万人马。第二个是幽州的袁熙带来六万人马。第三个是外绅高干从并州带来五万人马。第四个是袁绍自己又从冀州征了一部分兵马。
合兵20多万进兵仓亭。
曹操手下的谋士陈昱给曹操出了一个十面埋伏之计。
派许褚假装偷营,佯装撤退往后打败仗。然后等袁绍来追,等袁绍派大军来追的时候,我们派十队人马在路上设十路埋伏,然后轮流击之,就将他打败了。
这一天晚上,曹操就派大将许褚,许褚带着部队假装攻击袁绍,袁绍五营皆起,二十多万人铺天盖地就奔许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