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青山大队分肉的日子,韩清卿三人起的挺早的。
倒不是为了肉,是想凑凑热闹,起来吃完早餐三人就结伴往打谷场走去。
刚到前院,发现前院的一众知青也整装待发,显然也是要去打谷场那边。
“清卿你们今天也这么早起来了啊。”张慧看见她们笑着道。
“是的慧姐,想着去凑凑热闹。”
张慧点了点头,“那我们快过去吧,这会打谷场那边应该有不少人了。“
路上的时候张慧看向老知青她们问道,”慧姐,你们今年要回家过年不?“
”嗐,回去干啥,回去一趟一来一回得半个多月,还得给他们带东西,有那闲工夫还不如自己多吃点,用这假期好好休息呢。”心直口快的刘招娣翻了个白眼回道。
本来脸上带着浅浅笑意的池春芳听到这话,猛的想起了她去年回家发生的事,脸色有些难看。
她下乡也就两年,犹记得去年被通知可以回家探亲的时候,她带着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粮食兴高采烈的往家赶。
当时她还特地找她知青点的老知青,还有几个村里人换了细粮呢,林林总总换下来有二十多斤的细粮。
当时迎接她的是什么?
没有她想象中父母的热泪盈眶,弟弟妹妹高兴的笑容,等了好一会只等来一句她妈淡淡只一句,“你咋回来了?”
当时她强忍着难过撑起一丝笑容,跟家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拎着进了门,打算把东西放到她下乡前睡的地方。
好嘛,连床架子都给拆了,哪还有她睡的地方,她本来就不是软性子,看到这一幕自然要问,“妈,我睡哪?”
她妈怎么说的来着,“要回来也不知道提前说一声,还你睡哪,反正你都要回去,在地上打个地铺不就好了。”
好不容易才回来,她当时想好好过个年,所以没说什么,只是从包裹里扒拉出那二十多斤粮食。
本来她以为看在粮食的份上,她爸妈能稍微给个好脸色,把这个年好好过完。
她那个平时不把闺女当回事的爹怎么说的来着,“不是说大东北那边到处都是粮食吗,咋没多带点?”
“你英子姐今年回来带的又是肉,粮食也好几十斤呢,别人下乡回家一趟瘦一大圈,怎么你反而还胖了,你一个姑娘家吃那么好干嘛,一点也不心疼家里,你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下次记得多带点。”
也就是在这一刻,她对那一家子失望了。
她爸说的隔壁家的英子姐,她知道,人家家里每个月都给寄钱寄票,她家啥也没有,就这二十多斤粮食她还欠了张慧一部分。
为什么下乡一趟反而胖了,还不是她在家的时候吃不好,下乡了青山大队好,起码能吃饱饭,也不用负责一家子的家务活,她不胖谁胖?
她能在乡下偷奸耍滑,不咋干活但工分不比其他知青少,是她脑子好使,会用自己的优势。
这就代表她不是个蠢的,当时她一边附和着她爹的话,一边保证下次一定,在客厅打了一晚上地铺。
等第二天她爸妈去上班,下午弟妹出去玩之后,直接找到家里放钱的地方。
拿了近一百多块钱,拎着从青山大队带回来的粮食,转头就往火车站去了。
没买到当天回成县的票,买了第二天的,用从家里拿的钱,住了一晚上招待所。
独自上火车的时候,她有想起最初下乡父母送她上火车的时候,给了她几十块钱,说了句,“下乡之后就靠你自己了,以后我们有你弟妹尽孝就好了。”
她以为这一句是宽慰她的话,让她不用惦记家里,过好自己的就好了。
没想到她爸妈的意思是,以后就当没她这个女儿了。
也是这时候她才知道为什么下乡一年多,她给家里寄的信,家里从来没回过的原因。
从那以后她就打定主意过好自己的,那一家子是死是活都跟她没关系。
老知青在青山大队过的苦,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每个人的原因都大差不差。
可他们对家人失望归失望,但那毕竟是家人,不提起来还好,这一提起来心里难免难受。
知道老知青情况的林子柔看到有池春芳还有一个男知青明显脸色变了下,拉了下肖婷,笑着打圆场转移话题,“慧姐,年三十中午咱一块聚聚吗?”
张慧笑着点了点头,“要的,本来也打算回去的时候跟你们说这事呢,咱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