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厂那边也敲定的差不多了,各种原料来源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就等韩清卿一声令下盘个地把厂建起来就行了。
都准备的这么齐全了,韩清卿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现在越来越多的无业游民,办厂肯定得招工,这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加上韩清卿他们的举动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
所以她们的建厂申请很快就通过了,还有补贴呢。
政府批准下来的当天,韩清卿又去起了个合同,给邓文静五人每人百分之五的股份。
方子是韩清卿的,资金也是韩清卿的,张慧她们对于现在的收入已经很满足了。
所以韩清卿把合同放到她们面前的时候,她们全都拒绝了。
光是他们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这个点,她们都得记韩清卿和林子柔两人的恩。
现在也因为韩清卿提供平台所以让他们的生活没那么拮据,甚至让他们有资本在京都安家落户,有这些他们真的已经满足了。
不过韩清卿还是坚持股份制,主要是这个罐头厂她除了出钱出方子,没出过什么力。
像那些原材料什么的都是他们自己打通的渠道,她们这么给力,她也不能太黑心。
而且就像是包干到户能提产是为啥?因为包干到户后那些地是农户自己的,所以更用心。
那工厂、公司什么的自然也一样,有了股份就代表她们也是厂的一份子,而不是打工的那个,这样她们干起活来才会有归属感,才会更努力的去把厂子给经营好。
最最主要的是,韩清卿后面的重心没打算放在罐头厂上,她还有别的事要干。
在韩清卿的努力劝说下,邓文静她们都签下了关于股份分红的合同。
也确如韩清卿所想,有了这个股份之后,她们对于厂子也确实更有归属感,干起活来也越发卖力了。
处理完罐头厂的事之后,韩清卿再次坐上了回宝县的火车。
走之前韩清卿又把之前从空间扒拉出来,手抄好的有关于市场营销,还要销售相关的书籍交给了邓文静她们。
罐头厂建起来的话就不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了,肯定会涉及到各种营销,还得在各个商场上架。
这个时候后世的捆绑营销学还有会员制就很有必要推出了。
除了营销之外,厂建起来了肯定会有员工吧?
这时候管理员工的方式方法也该学起来了,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为此韩清卿还特地制定了员工福利,比如加班费,节假日福利等等。
除了这些韩清卿还给他们制定了关于罐头厂的发展计划,除了把罐头啥的上架到各大商场之外。
她们的罐头种类多,有各种肉罐头,辣酱罐头,还有水果罐头,那么把罐头打造成一个品牌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得到韩清卿提供的书籍后,邓文静五人也确实如获至宝,当晚就熬夜看了起来。
--
也是在这个时候,伟人大大对包产到户给予了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为单位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
消息一出青山大队一众干部立刻开启了改革。
成了那个地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青山大队周遭的村子没有在第一时间开启改革,他们没有这个魄力,所以打算先观望一年。
等青山大队成果出来,他们再决定要不要立刻进行改革。
从宝县被划为试点以来,宝县也就是鹏城每一天的变化都让人吃惊。
韩清卿离开一个月不到,宝县这边已经开始能看到施工的工人,还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倒爷们。
除此之外这里还对外引资,引进来的基本都是港城人,或外国人以及外籍华人。
整个鹏城到处都是生机勃勃,也到处都是商机,来这里的人只要肯吃苦,不管干啥都能挣到钱。
整个鹏城开始建起了一间又一间的工厂,养活了许多因为各种原因而鼓起勇气到陌生地方讨生活的人。
--
另一边的林子柔这会也正忙得如火如荼。
先是召集一批人手建商铺,装修店面。
然后是找前世合作过的人盘二手机器,建服装厂房。
厂房没建起来之前则是把之前多个小作坊里面的衣服带去各大城市卖,盘活手里的资金。
同时还在集训一批员工,别的不说,态度肯定不能跟供销社和国营饭店那些地方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