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孙策领军准备突袭许昌,还未渡江便遇刺身亡。
周瑜闻言,悲痛欲绝。
他知道此时的江东尚未完全平定,各州郡依旧豪杰四起,对江东虎视眈眈。
而孙策之弟孙权年幼,恐无法震慑世人。
故而,周瑜连夜带兵返回吴郡奔丧,同时留在孙权身边尽心辅佐。
此时的孙权并非江东之主,只是一名将军,宾客对待他的礼节都很简单。
唯有周瑜,以君臣之礼见之,以此来表达对孙权的支持。
并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建议孙权多招募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孙策死得太早了,不然和周瑜联手,说不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战绩。”
“就目前演化的经历而言,周瑜更偏向于统帅,而非谋士。不过,他的统兵能力的确很强。”
长沙郡,孙策骤然握紧了拳头:“吾有天下第六的公瑾,怎可如此憋屈的死去。”
“周瑜,竟如此轻视与我?”
豫州,袁术咬牙切齿,怒不可遏。
他乃袁氏嫡子,身份比袁绍还高贵,竟然被周瑜如此看不起,怎能不怒?
而离开舒县的周瑜,看到这一幕,脑海中却浮现出了郭嘉说过的话。
在其他方面,周瑜自信不输郭嘉。
但论及对人性的把握,他也望尘莫及。
若他有郭嘉那种看透人性的本事,或许伯符就不会遇刺身亡。
只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后,伯符能改变自己,不要再如此鲁莽行事了。
战死沙场无可厚非,但被仇敌的门客刺杀而死,实在是憋屈,让人难以释怀。
“建安七年。”
秦天的声音再次响起,“曹操击败袁绍后,随即下令让孙权送人质去许昌。
孙权拿不定主意,召集群臣商议。
众臣闻言,议论纷纷。
即便是如同张昭等重臣,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议事结束后,孙权将周瑜召了回来,并带到母亲面前议论此事。”
画面中,只见周瑜作揖道:“主公,当年楚君被封到荆山之地,领地不足百里。
他的后辈贤能,开疆拓土,创建基业,最终占据荆扬之地。
后辈子孙代代相传,持续了九百多年。
主公继承父兄之基业,统领六郡之地,人心安定。
又有十万精锐之师,众多能臣武将相助。
为什么要送人质去许昌呢?
一旦有人质落入曹操之手,我们以后势必会处处受到曹操的压制。
到那时,我们所谓的大业就成了笑话。
最多也就是曹操的一个奴仆罢了,岂能跟我们自己图谋大业相提并论?
故而,吾认为人质绝不能送,先静观其变为好。
若曹操最后能平定乱世,一统天下,我们再顺天而为,率军投降也不迟。
如果曹操蛮横无知,想要乱来,必定会玩火自焚。
主公只需静待天命,为什么要送人质去许昌呢?”
听了这番言论,孙权茅塞顿开。
孙母也认为周瑜之言甚为有理,语重心长地对孙权说:“公瑾的话很有道理,你当听之。
他与你兄长同岁,我一直视公瑾为子,你也要以兄长之礼待之。”
“是,母亲,孩儿一直视公瑾为兄长,从无不尊敬之处。”
孙权说道。
后来,曹操听闻周瑜才能非凡,派周瑜的同乡蒋干去劝说周瑜投曹。
蒋干善于雄辩,以他自己的名义来周瑜府中拜访。
周瑜出门迎接,笑着说道:“子翼不远万里,为曹操当说客而来,辛苦了。”
蒋干摇头道:“我与阁下乃同乡,听闻阁下在江东大放异彩,特赶来见上一见,并非来当说客。”
周瑜却淡然一笑,道:“子翼与我同乡,当知我极擅音律。听弦外之音,我可是很擅长的。”
蒋干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周瑜将蒋干请进府中,设宴款待,道:“我这两天有一些很重要的事需要处理一下,你先在这里歇息数日,待我办完事,再与子翼叙旧。”
三天后,周瑜把蒋干带去参观孙权赐予自己的仆人,衣服,和其他宝物,笑道:“人生在世,得一知己的明主,何其难得?
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