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秦天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二年,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与刘表联盟,刘表让宛城于张绣,张绣替刘表抵御北方的曹操。
而刘表,则需要向张绣军提供军粮等物资。
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期间,在贾诩的出谋划策之下,联合刘表击败曹军。
张绣要在城外营中设宴庆祝,却被贾诩劝阻。”
画面中,只见贾诩作揖道:“将军,曹操虽败,却仍有一战之力,此时还不是庆功的时候。
若曹操此时杀了回来,将军如何抵挡?
此时应当在营地周围设下重重埋伏,若曹军来袭,可再败他一次。”
“曹操刚经历大败,此时正自害怕,岂敢再杀回来?”
张绣没有听从贾诩的劝阻,执意在军中设宴庆祝。
就在他们开心庆祝之时,曹操果然率领大军杀了回来。
张绣仓促迎敌,大败,逃回城中。
曹操率军围城,数日后,得知袁绍想要趁机攻打许昌,不得不率军撤退。
张绣见状,亲自率兵出城追击。
贾诩劝阻道:“将军,此时追击,必败无疑。”
张绣刚吃败仗,心中窝火,一心想要找回颜面,没有听从贾诩的劝阻,执意带兵追击,却被亲自断后的曹操伏击,大败而归。
贾诩看着垂头丧气的张绣,却道:“将军,速速追击,必能大获全胜。”
张绣道:“之前没有听从先生的建议,才落得如此境地...如今我已大败,为何还要去追击?”
贾诩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去追,必能获胜。”
张绣这一次终于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收拢残兵,再次追了上去,果然将断后的曹军击溃,大获全胜。
事后,张绣向贾诩询问其中缘由。
贾诩解释道:“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借用敌人之计罢了。”
“还请先生解惑。”张绣再次问道。
贾诩笑道:“将军可还记得面对曹军的第一次失败?”
张绣点点头,说道:“当然记得,我军刚大胜一场,我正在庆功,曹军突然杀回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正是如此。”
贾诩笑着说道:“曹军撤退,必然猜到将军会去追击,故而曹操亲自设伏袭击将军,所以将军第一次追击必败无疑。
但曹操此前本来占据优势,而突然撤兵,显然是北方出了大事,并且是足以威胁到他根基的大事,他急着回去解决。
所以,在击败将军的追击之后,曹操必然会率领大军急速撤退,只会留下部分兵力断后。
这点兵力,又如何是将军的对手?所以第二次追击,将军必胜。”
“先生大才,令人佩服。”
张绣听完,大为惊叹,对贾诩之才彻底服气。
天下之人看到这里,也对贾诩的能力敬佩不已。
一个好的谋士,不是要事先制定多好的计划,而是要临机应变,做出最适合当前形势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最适合当前形势的计划。
张绣和曹操之间的战斗,便足以看出贾诩临机应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通过荀攸和贾诩的人生演化,我已经大致能想象到曹操和张绣大战的全过程了。”
“果然,谋士之间的较量,并不仅仅取决于谋士本身的能力,还取决于他们所效忠的主公是否听取他们的意见。”
“若张绣第一次听取贾诩的意见,那么荀攸给曹操的计策就不仅无法助曹操大胜张绣,反而会落入张绣的伏击。”
而正在赶往陈留郡的荀攸,看到这一幕也有些心有余悸。
若张绣真听从贾诩的建议,自己岂不是成了笑话?
以后若面对这贾诩,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
陈留郡,曹操眉头微皱:“张绣?”
他原本并未将张绣放在心上,毕竟通过前面的人生演化,他大致能看得出来,张绣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阻碍。
尤其是看到荀攸的人生演化,击败张绣之后,他更加没有将张绣放在心上。
却没想到,张绣身边居然有天下第四的谋士辅助。
若再心存轻视,将来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荆州,刘表目光闪烁。
“这张绣贾诩未来会和我结盟?若能借助他们抵挡曹操,倒也不错。”
自从看到前面那些谋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