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仙之路,殊途同归,佛门和道家的修行理念,本身就有很多相通之处。
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修炼成仙。
修炼之法也大多可以相互借鉴参考,甚至有些东西本就是同样的,只是在佛门和道家是两种叫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道本是一家。
谈起佛门的没落,即便淡漠如玄阳,沧桑的双眸中也不免露出追忆和惋惜,大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略微摇头叹息,玄阳继续悠悠道。
“一万年前,佛门可谓是如日中天,其声势达到了鼎盛,不少天骄之辈都兼修佛法和道法,相互印证,以求窥得那一缕成仙之机。”
“然而成仙岂是那么简单的!”
“纵使天罡大陆广袤无边、天骄辈出,却始终无一人能走到大道尽头,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成为荒塚坟茔。”
“可即便如此,修佛法之人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因为它在某些方面确实比道家更强。”
“比如佛门的金刚法相,修炼此法的修士,其身体强度远超修道之人。此外还有修心、因果、轮回、念力……每一样都有其可取之处。”
说到这里,玄阳顿了顿,目中露出向往之色。
修为到了他这个境界,每一步都是感悟,每一次心境的提升,都是对世事的重新审视。
佛门的兴盛时期,是他所向往的时代。
然而他更向往的是那个时代的修佛之法,若能参悟一些当时的修佛之法理念,定能让他修为境界更上一层。
可惜。
经过一万年的由盛转衰,佛门的修炼之法在玄罡大陆早已罕见,只在一些古籍之中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玄阳长叹一声。
“阳极生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兴衰罔替的规律,哪怕是盛极一时的势力也逃之不过。”
“强盛的顶点,往往是衰败的起点。”
“佛门和道家的一些理念别无二致,但另外的某些理念却又大相径庭。”
“总体来说,道家追求逍遥天地间、道法自然,更注重人的天性。”
“而佛门讲因果、讲苦难,讲究无欲无求,追求的是自律以及精神方面的自我阉割,大部分理念是反人性的。”
“所以后来随着佛门大佬的相继失踪,佛门势力逐渐势微,玄罡大陆盛极一时的修佛之法逐渐被世人所摒弃,如今已见不到正统的修佛之法了。”
听到这里,钱宁心中一凛。
一万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竟导致佛门大佬相继失踪?
修佛之法反人性,固然是佛门势微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佛门顶尖高手的神秘失踪才是导致其衰落的根本缘由。
任何一方势力,若是其顶尖战力缺失,而短时间又无法补齐,必然会导致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青黄不接。
就会很容易断了传承!
由盛转衰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衰败甚至消失也只是时间早晚得问题。
至于修佛之法反人性,这倒是不难理解。
在前世,钱宁虽然对佛教接触不多,但也知晓佛教倡导的一些基本理念,似乎与这个世界的没有太大区别。
佛教讲究因果,修来世,认为当世的世界是苦难的世界,这一世行善事、种善因、潜心修行吃苦,便能在下一世结出善果。
所以定下许多清规戒律,倡导不杀生、不食荤腥、戒欲望,并由此衍生出众生平等以及佛本性空的理念。
然而……
人虽是万物灵长,但终究还是动物的一种,很少有人能彻底摆脱动物的本性。
欲望,是刻印在基因里的!
生存和繁衍,是动物的本能,自然也是人类的本能,“食色性也”便是先贤早已做出的解释。
修佛,便是阉割自身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内心,抑制自身的本能,以达到无欲无求的所谓“空”的境界,压抑人性。
而道家则不然。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人性即天性,一切行事只需遵循本心,逍遥天地间,不必拘泥于形式。
可以说,道家比佛门更加人性化。
如此,从佛门开始逐渐式微,再到修佛之法从天罡大陆消失殆尽,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某些修佛之法也确有可取之处。
虽然修炼起来艰难一些,但修成之后的战力,明显比某些普通道法修成的效果更强一筹,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