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再在地面重开一个入口才行。
不过,这不是他要操心的事。
这里是森林公园,只有国家能开发。
在正规途径下,他无法买下来,就算他用灰色手段买了,一旦被发现是溶岩地貌,也不可能由他来开发。
他可是个守法好公民,不像那些渣滓,违·规在秦岭和滇池等风景区开发别墅,专供自己享受,结果把风景区搞得乱七八糟。
这还只是报导出来的冰山一角,没报导的更是多如牛毛。
他可不想自己以这种名声“名垂青史”,相反的,他准备以发现者来载入当地的地方志,甚至获得命名权!
到时就叫百倍溶洞好了,与百倍蓝洞一头一尾,相互对应。
yy了一阵,仲余再次回到了溶洞内。
他打算再仔细探索水下的通道,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通道,万一这里不是尽头,只是中间站呢?
很多的溶洞都有这种特点,那就是溶洞本身可能只是一个大的溶洞群中的一个,还会有地下河连接其他外部溶洞。
还是以猛犸洞为例,都探明650公里了,为何还没到尽头?
正是因为有很多区域地形比较复杂,甚至在水里。
仲余回到溶洞底部,重新进入水里,在附近寻找别的通道。
可惜的是,他没有任何发现,连最近的次干道都在四五公里外。
所以,他能确定这里就是尽头。
不过,尽头不代表着长度是最长的,说不定哪条次干道延伸出更长的距离呢。
只是,要想彻底控明这个水下通道网络,即便以他的能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
毕竟在这600多公里的主干道上,有着几千条次干道!
天知道那些次干道还有没有分叉?
这些网络,也表明,这条水下通道应该就是熔岩隧道,只是不知道熔岩的口子在哪里,只能猜测在主道的某一位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蓝洞的光滑就有另一种成因了。
那就是蓝洞也是一个熔岩洞,是熔岩中一个大气泡冷却后形成的熔岩膨胀洞穴!
既然是吹起来的泡泡,那表面当然坚硬且光滑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仲余再次传送到中·沙的蓝洞里。
其实,他的猜测有理论依据。
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第一种是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型的;
珊瑚礁生长迅速,许多快速生长的较小尖礁形成棘状突起并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近似圆形的洞。
洞的内部水环境对珊瑚的生长有显着影响,而外部的水环境则有利于珊瑚生长,逐渐发育成水深较大的蓝洞。
这类蓝洞内没有和外海水发生交换的通道,底部存在珊瑚砂。
而仲余没有在底部找到珊瑚砂,所以排除了这一成因。
第二种就是石灰岩溶洞形成的;
即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的空洞(类似溶洞),空洞变大后,顶部塌陷会形成一个边缘陡峭的大洞,也称为落水洞。
这一类型的蓝洞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等,裂隙发育,往往形成若干个与外海水相连的通道,洞内水体与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换,洞底还可能有石灰岩壁或洞顶发生侵蚀坍塌掉落的大量产物。
虽然中·沙蓝洞里没有石钟乳,但可能其顶部塌陷得比较早,里面没来得及形成石钟乳,也正是如此,底部也没有坍塌掉落的产物。
而且,蓝洞的确有通道与外界相联。
所以仲余现在基本确定这个蓝洞为熔岩膨胀洞穴。
然后,他又想到了熔岩洞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大量的岩浆岩,以及受环境影响的变质岩。
这些都意味着有可能出现宝石!
之前的黄金湖就是如此,里面有大量的钻石。
当然,除了钻石,岩浆也会带出石榴石和橄榄石等在相对高压的变质岩中产生的宝石。
另外,还有红宝石、蓝宝石和黄宝石等刚玉。
由于形成条件更苛刻,不但要高温高压,还要特定的元素掺入。
所以红蓝宝石非常稀有,基本产自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板块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从塔极克斯坦,穿越啊富汗、八基斯坦、克什米尔、泥泊尔一直延伸到华国和暹罗境内,绵延3000多公里。
除此之外,也有大陆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岩浆岩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