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遨游影视诸天 > 第五十二章 朝局

第五十二章 朝局

寝宫内,“身体不适”的仁宗,此时正和黄青聊着天。

仁宗疑惑道:“小七,刚才范卿所言:此次灾情甚大,为了查清灾变缘起,方便实施针对性的弭灾之术,因此下诏书求言,让朝臣们畅所欲言。这里有何不妥之处吗?”

黄青看着自从开春后就生了场大病,一直很憔悴,甚至连思维都不那么活跃了的仁宗,摇摇头道:

“姑祖父,灾变有什么可查的?查来查去还不是老一套,至于治河之策,文相公已做的很好了。

而且侄孙儿的顺丰物流和华润万家已经准备好了一应物资,到时内藏库出钱、顺丰和华润出力,与朝廷一起出面救灾即可。

我可是指望顺丰物流和华润万家,能在这次救灾中彻底打响名号呢。”

仁宗很是欣慰,之前还没觉得如何,只知道物流和商超都挺赚钱的,自己的内藏库因此可是充盈了不少。

可黄青前几天告诉他,顺丰在各地的仓储中心已经囤积了大批救灾物资,无论运到哪个灾区,最多只需十天即可。

最关键的是,损耗比起朝廷漕运还要降低一倍!

要知道漕运可是能够征调民夫无偿干活的!顺丰物流却发工资,薪水还不低。就这,都能甩漕运几条街,可见漕运有多坑。

仁宗暂时没功夫搭理漕运,那玩意尾大不掉,而且汴京的粮食目前还得指望漕运。但仁宗心中已经决定,等顺丰物流更完善了,会逐渐把漕粮运输过渡给顺丰。

现在他关心的是救灾问题。

对于灾区人民来说,救灾粮早到一天,就能多一分活命的希望,而且花同样的钱,顺丰物流却能运送双倍的粮!

仁宗可是高兴坏了,不枉自己替顺丰压下海量的弹劾奏章,又在各地为其广开路灯。

这不,回报不就来了。

自古处理灾变,有三件事最为重要,那就是:有东西吃、防止疫病、及严防民变。

而这三条,归根结底都和粮食有关。

只要手中有粮,灾民就不至于饿死;死的人少了,防疫病相对就会简单得多;而灾民只要有饭吃,自然就没人想着造反。

可以说只要粮食运到灾区,不论是灾民还是朝廷,心中也就有了底,大灾之患也就去了大半。

仁宗欣喜之余,仍旧不解:“这与让朝臣议事又有何关系?群策群力总能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啊。”

黄青苦笑,仁宗真的老了,连最基本的政治敏感度都丧失大半。

他只好直白解释:“姑祖父,既然治河和救灾都有了良策,如果再广开言路,您猜朝臣们还会愿意继续讨论灾情吗?

到时候恐怕他们会旧事重提,再次纠缠于立储上,侄孙儿怕到时又是一通扯皮,耽误了治河救灾!”

仁宗闻听此言,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一想到士大夫们的德行,这事还真有可能发生。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针对这场水灾,仁宗下诏罪己求言,同时在求言诏书上将水灾定性为天谴,是因为皇帝不德所致,要求官员们畅所欲言,以应天变。

这就为朝臣的立储之议提供了绝好又合理的机会。

本来建言立储只是台谏官员的职责所系,受限于禁止越职言事的政治文化,许多士大夫其实并没有发言权,但此诏书一出,瞬间扩大了士大夫关于立储之议的范围。

言路一开,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狄青也就是在这时,被群臣围攻。

文臣们说灾变是天谴导致,而狄青当上枢密使,就是发生天谴的重要因素。

理由?

水属阴、兵属阴、武臣也属阴,所以武臣坐上枢密使位置,就相当于大水漫入了汴京城……

听听,这是人话嘛!简直特么比“莫须有”还冤枉人。

黄青之所以不希望仁宗把言路全部打开,也是怕华润万家和顺丰物流,甚至是自己的工坊研究院最后也成为他们口中的天谴。

理由也好找:水有其固有流动渠道,货物也是,而顺丰物流加速了货物流通,这就导致水流开始跳出固有渠道,到处肆虐……

到时这些东西被朝廷取缔,他哭都找不到地儿。

真到了那种境地,说不准黄青真得造反了!

可是,当皇帝真的好累的!

……

六月初,汴京洪水终于退却。

就在京城百姓欢呼雀跃时,朝中君臣却如临大敌。

因为……黄河,泛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