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是琼崖的军士是有薪资的,虽然比较少,比不上其他岗位的收入,但是平时没有什么开销,退役的时候还能领到一笔钱,从军年限越长,离开的时候拿到的钱越多,如果是八年之后再退伍,他们拿到的钱足够在琼崖或是南洋买房置业。”
“有荣誉感,还有实际的利益,琼崖年轻人自然喜欢参军了。最早的一批老兵逐渐退休或是升任更高的职位,琼崖军中的年轻人自然就多了起来。”
李世民连连摇头:“按照琼崖的标准,朝廷根本养不起几十万大军。”
“兵在精不在多,朝廷的几十万军队也挡不住琼崖军队的冲击,这就是职业化军队的配合技术装备的优势。”
吴正义这话说的李世民直翻白眼:“也就是你了,其他人敢说这些话,朕一定睡不着觉。”
“表哥大气点,别总盯着手里那点权利。”
“你少说话,朕想多活几年。”
“那我闭嘴?”
“哼!事情没说完呢!”李世民问道:“大唐那么大,只靠几支精锐部队可不够,说说你的想法。”
要说他不想要几支琼崖那样的精兵绝对是假话,但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统揽大唐全局,琼崖的模式在他看来并不适合。
吴正义知道他的意思,思忖片刻,开口道:“琼崖也不是完全依靠那不到三万人的部队,实际上按照正常的比例,琼崖只能维持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军队规模。”
“琼崖侯府能养得起这样的军队是因为琼崖一开始就抛弃了传统的小农经济,走的是大农业与工商业结合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琼崖有钱,可以以百万人口供养数万新式军队。”
“朝廷不一样,大唐整体上还是在依靠土地的产出供养整个大唐,农业的生产效率又很低,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一支足够数量的常备军,所以才不得不在府兵制的基础上建立军队体系。”
“表哥应该在新军和火器营的建立过程中发现了,军事力量的强弱和大唐的经济有着直接关系。”
“新军与三支火器营的军费开支比整个十六卫还高,虽然他们在正面作战时可以平推十六卫这样的冷兵器部队,但是十六卫或者说是府兵体系能做到的事情,新军和火器营却是做不到。”
“比如镇守边关、弹压地方或是发动大规模战争。小仗无敌,大仗打不了,朝廷又没有能力组建更大规模的火器部队,所以想要用精锐常备军当做大唐的全部防御力量不现实。”
李世民皱眉:“说来说去,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我是想说琼崖能维持强大的力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吴正义笑道:“一是有钱,二是琼崖全民皆兵,并不需要精锐部队承担日常的防守任务。”
“朝廷没钱不要紧,过几年自然会富起来,在此之前,朝廷并不需要太多火器部队,只需要培养大批的基层军官和一些高级将领,然后等经济条件允许时,随时可以扩大火器部队的规模。”
“十六卫和折冲府转变职能,成为地方卫戍,建立一套二线部队体系,对外有大战的时候,火器部队在前面打,二线部队在后方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就够了。”
“高低搭配才是最省钱最高效的办法。反正朝廷的军费少不了,与其花在保留大批冷兵器部队上,不如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部队身上,其他地方只要能维持现有十六卫的水平便可以了。”
“反正大唐周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火器部队打垮敌人,二线部队跟在后面搞接收,既经济实惠又避免浪费,表哥以为如何?”
李世民将吴正义的建议记下来,问道:“火器部队的装备什么时候能便宜一些?朕听承乾他们说,琼崖新建了一批工厂,你说的什么工业能力应该提高了不少。”
“工业能力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自然下降,火器属于工业产品,价格会随着产量提升而降低,朕理解的没错吧?”
“看来表哥最近有看书了,有进步,值得表扬!”
吴正义朝李世民竖起一个大拇指。
李世民道:“琼崖和关中的变化太快,朕不学习,过几年怕是都认不得朕的大唐了。”
吴正义又小拍了几句马屁,言归正传道:“琼崖虽然建立了很多工厂,但是产能短时间内并不能发挥出来。”
“除了纺织、粗钢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其他诸如制药、化工、造船、车辆生产、机加工等产业至少还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产能增长。”
“火器生产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