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拥有了便捷的交通网,东北的经济发展起来,中原的统治者才不会轻易舍弃掉这块宝地。
为此,吴正义和李世民可是计划掏空家底的,也是他们要延长战争进程的重要原因。
到六月时,大唐和高句丽之间都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只有一些零星的交火出现。
大唐在忙着移民和修路,高句丽在忙着练兵,双方在战线上像是达成了默契,又像是都在憋大招,让局势显得特别诡异。
大唐在完成第一阶段移民的过程中,还开启了调防前线军队的计划。
大唐需要有一个好的练兵对象,高句丽的体量正好适合大唐的几十万大军实战练兵,让全面换装了火器的唐军尽快积累一些作战经验。
前线零星出现的交战便是唐军练兵的结果。
不过这种练兵是双向的。
唐军士兵得到了实战机会,高句丽士兵同样得到了锻炼。
经过几个月的交战,高句丽军对唐军的装备战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想出了不少对付唐军火器部队的办法。
例如用小股骑兵和弓手组成突击小队,对唐军小股部队发动突袭。
又例如高句丽军在战斗中学会了散兵线战术,用松散的队形减少自身的伤亡。
总之,不断总结经验的高句丽军在转变,骑兵和弓弩手的比例大增,用机动性和弓弩缩小一些与唐军之间的差距。
而且泉盖苏文也没有只认准陆战,他还在憋着劲,准备从海上给唐军一击。
唐军通过海路大量向腹地运输移民不是秘密,泉盖苏文想要在海上截击唐军的运输船队,把流失的部分人口给抢回来。
高句丽水师在辱夷和长口练兵就是在为这个计划做准备。
六月初,高句丽水师终于动了。
目标,唐军从卑沙城出发的移民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