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那蒙元朝廷,就得变成傀儡。
而且。狄城这么重要。目前蒙元有重兵防守。冯冲带领两个将军,也就是三个万户战兵,很难攻下狄城。
肃顺方面。张震三个万户的战兵,经过多年的操练,补给,清一色的汉军装备,精锐无比。
但是他们人数少,容易被蒙元给吃掉了。
他们如果待着不动,可以牵制少量蒙元兵力。
他们如果出击,可以牵制大量的蒙元兵力。
如何选择。是个问题。
出主意是将军、谋士们的主意。但是决断是君王的事情。
只有这件事情,没有人可以帮吴年。
吴年想了许久后,终于有了决断。抬头对文武官员说道:“兵部马上派人去通知张震。”
“让他注意汉军动向。只要寡人北伐。他便配合从肃顺出兵。战场上瞬息万变,到时候怎么打,由他自己决定。”
“寡人亲自率领主力,直奔北方。进攻索哈城、贝塔城、宁谷城。”
“与蒙元决战。”
冯冲见自己的计谋没有被采纳,不由撇了撇嘴,嘀咕了几句。文武官员整齐划一的朝着吴年一躬身,行礼道:“是。”
汉朝早就制定了战略。
军需物资,堆积如山,打上三五年都不成问题。
现在战术也已经制定了。
万事俱备,只差秋后。大风小说
时间过的飞快。天气渐渐转凉,而田地上的庄稼,也变成了金黄色。
大部分汉朝的农民,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今年的汉朝,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大丰收。
家家户户粮食堆满粮仓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了。
与此同时,朝廷上下也已经浴血喷张,人人摩拳擦掌。
北伐。
攻灭蒙元。
为汉与蒙元的仇恨,画上句号。早上。
贵妃卫襦的寝宫中。吴年睁开了眼睛,伸手一摸,枕边人已经不在了。他叫了太监进来。得知他醒了,卫襦进来了,与宫女一起伺候他洗漱。
穿戴整齐后,吴年来到旁边房间用了早饭。顺便逗弄了一下,小儿子吴邕。
这小子出生多年,却没见过父亲。父子之间,从最初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
他很喜欢坐在吴年的怀中。
不过按照规矩,等他再长大几岁,就得出后宫,前往前宫与兄弟们居住在一起了。
“召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陈家贵以及在都城内的将军、万户前往银安殿。”
吴年放下了吴邕,转头对站在一旁,手持拂尘伺候的太监道。
“是。”太监应了一声,立刻转身下去了。
卫襦眼眸中精芒一闪而逝,伸手抱过了儿子,低声问道:“大王。要发兵蒙元了吗?”
“是啊。手痒吗?”吴年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卫襦的小手,说道。
“是有点浴血喷张的感觉。”卫襦微微颔首,然后伸手捏了捏儿子的脸蛋,说道:“我把一切都托付给了破虏,他会为我,为卫家,为大王杀光蒙元人的。”
说着,她一张嫩脸上露出了幸福之色,歪着头靠在了吴年的肩膀上。
吴年伸手连着儿子一起,抱了抱她。
过了许久。吴年才离开了卫襦的寝宫,乘坐上轿子,在大内侍卫、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往银安殿而去。
银安殿。
它只是一座偏殿,比不上正殿宽敞。站不下朝廷百官。但是小型会议,在此举行,却是再好不过。
当吴年到达银安殿,完成了君臣礼节之后。
两名大内侍卫,抬着一张挂着巨大地图的屏风走了进来。吴年坐在御座上,环视了一眼文武大臣,声音洪亮道:“这是蒙元的地形图。”
“应该如何攻取。诸卿但有想法,不用顾虑,尽情说来。”
朝廷战略,十分明确。
秋后发兵。
朝廷的准备,也是如火如荼。后勤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朝廷的野战兵马,也都是兵强马壮。新加入的京极道三、熊本宁次所部万户,操练的很勤快,逐渐适应辽东水土。
可以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朝廷文武都是摩拳擦掌,但是说起怎么打仗,他们就头疼了。文武们看着地形图,眉头紧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