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陆拾贰』叹今朝哂慈悲哀欢
时至傍晚,皇城外。
百余名黑甲军从旁开道,拥护着庄严肃穆的帝王仪仗,其后,朝中半数文臣武将及其家眷的车轿紧紧跟随,一行浩浩荡荡地向南行去。
城墙上,楚殊吟身披黑色细铠,眸光淡漠地俯视着下方行进的队伍。
楚令昭捧着珐琅彩手炉立于他身旁,同样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瞳眸有些许失神,“陛下好像变得不太一样了……”
她喃喃道。
“三国盛会地点变更,并不是临时的。”楚殊吟声音微冷。
“什么?”楚令昭错愕。
“这件事是三国密函往来的,陛下两个月前便知晓了,各国也都是在盛会临近开始前才会公布真正地点。”楚殊吟淡声说道。
城墙上寒风萧索,细小的沙砾贴着地面层层刮过,少女眉头紧锁,“两个月前?那是准备召引天下方士的时候……既如此,那这段时日的种种布局又有何意义呢?”
身后脚步声传来,年轻的秘书监语调沉稳:“诚如当初楚小姐所言,陈腐思想的破除绝非一日能成。几个郡县试行点带来的的效用也着实一般,若不尽早开始,等到诸侯势大,再想推行改革,则为时晚矣。陛下……是在为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华序作打算。”
楚殊吟眉头轻蹙,“可当下局势凶险,陛下又将人力物力都分散调遣来推行改革,只怕今朝局势便难以掌控了。”
楚令昭沉默听着,总觉得苏栩此次并不像是要真的推行改革,反而更像是,在为改革作铺垫。
她不知为何心下莫名的不安,恍惚中,好似预见了三国盛会后的一场血雨腥风,而他们明知会发生什么,却无能为力……
—————————
“到处都是暖阳,可为何还是这般寒冷……”
“好冷……我好冷……”
凛风从耳畔呼啸而过,四周一片死寂亡骨。
恍恍惚惚间,眉目慈蔼的老和尚一身灰色袈裟,立于宫城的残垣断壁之下。
他的口型一开一合,好似在说话。
何必……
何必为这注定无望之地再犯杀孽?
当知……天意难违……
当知天意难违。
呼!
楚令昭猛然惊醒,她坐起身,但见自己身在临疏阁的拔步床内,窗外早已夜色沉沉。
她面色苍白,仿佛梦境中的话语一遍遍在耳中回放,密密麻麻的恐惧缠绕上脊骨,无端生出的凉意浸透四肢百骸。
她微微战栗,颤抖着从拔步床上下来,匆忙换好骑装,又命人从府中马厩牵出一匹快马,骑上马后便向城外苍岐山疾驰而去。
而这时,十二玉阑干
萧罂脸色不大好的坐在珠玑馆第十二层窗畔的大椅上,一双丹凤眼冷冷地盯着另一侧的沈君清。
“沈四,你把本宫请到你这儿,到底要说什么?”
沈君清瞥了眼角落站着的秦厦侍卫,眸色幽深,“胄王殿下允公主来皇城会友,却也并不是让公主什么都说出去的。”
“你什么意思?”
沈君清低笑一声,话音里透着丝丝冷然,“今日画舫上,公主即将脱口而出的话,还请您勿要再同那位楚小姐提及,你们本就立场不同,公主若想要维持住你们二人的友谊,便不该掺杂双方的利害进去。”
“立场……利害……呵。”萧罂咀嚼着这两个词,语调玩味,“沈君清,你当初叛出沈家,可有顾及到这两个词?一个背叛家族的庶子,害得沈氏一族满门灭亡,沈公子还真是立场分明。”
她神态倨傲,显然并不把面前的男人放在眼里。
气氛正冷凝时,突然一声凄厉的马儿嘶鸣自外面的街道传来。
萧罂不耐烦地偏头望去,原来是有人当街纵马,人群骚乱之下惊动了马儿。
正待收回视线,却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
楚令昭一路纵马疾行,终于在城门关闭前离开了皇城,抵达苍岐山脚下后,她翻身下马,快步向半山腰上的寒蝉寺走去。
可走到寺门前,却发现寺门破败、庙宇空空,哪里还像是有人的模样?
她借着月光寻到了那座七层八面的玲珑宝塔,犹豫了片刻,还是选择登上了宝塔。
宝塔之中空无一人,她摸黑走到第七层中心的矮案前,叹息之际,却见一缕月光照射进来,独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