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拢?阎锡山也没信心,赵子梧太琢磨不定了,万一来了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是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弹,冯军第一次反蒋时韩复榘和石友三的突然反戈教训深刻啊。
左右都不是,赵戴文建议还是以防范为主,将张会诏第八军三个师面向多伦警戒,以静制动,同时派人去沈阳和张学良联系,以归还赤峰为诱饵,挑起他和赵子梧的矛盾,进而借助东北边防军消灭或牵制住赵子梧。
“想不到一个师就让我们如鲠在喉,真是养虎为患啊!”阎锡山感叹道。
南桂馨狠狠的瞪了赵戴文一眼,这都是他姑息养奸造成的。赵戴文则是有苦说不出,从现在结果上看,当初有些想法确实错了,可他也细细想过,赵子梧到了今天,一切都仿佛水到渠成一般,毫无破绽,他不由得感叹此人把握时机能力之强。
“阳高呢?要不我们收回阳高如何?”南桂馨觉得不给赵子梧点颜色,他这口气出不来。
“现在肯定是不能动的,除非你想逼反他。”赵戴文坚决不同意。
“次拢,就算不收,也要做些什么,也算是警告他一番。”阎锡山觉得还是要有些动作。
一番思索后,赵戴文建议道:“以往阳高的赋税不用上交省府,用于支持赵子梧,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取消这个协定,阳高必须和其他县一样。”
建议无人反对,于是一纸文书到了阳高。
薛儒和赵子赟气愤不已,但确实没有办法,阳高在怎么说也是山西的一个县,二人急忙找王颂商量。
“国甫、子赟,只有上缴一条路,你们还看不出来吗,阎锡山已经有清除独立师的想法。”
“难道大战不可避免了?”薛儒不由得失声道,当前局势他也非常关注,如今只要在官场,都能看出些端倪。
“都想当土皇帝,谁肯放弃现在的一切?国甫,这才是开始,阳高出些钱还是小事,我担心以后,我想你们不如上报省府,就此辞去职务,先避过这个风头再说。”
这一来薛儒无法接受了,他的梦想已经和这里紧紧连在一起,“王先生,没您说的那么严重吧?”
“我看子悟和阎锡山的决裂不可避免了,国甫,你们身上已经深深的打上了独立师的烙印,阳高没了,我们可以建新阳高,要是你们出事,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可百姓怎么办?”薛儒喃喃道,随即他眼里闪现出坚定的目光:“不管怎样,我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王先生,先让子赟离开县府,你们尽快离开阳高,到多伦去。”
“我不走!”赵子赟气鼓鼓道。
“子赟,国甫的安排有道理,我们都离开阳高,他反而好办事,我们不能给阎锡山留下借口,也不能让你大哥为此分心。”王颂说道。
紧急计划迅速开始执行,薛儒先是上报省府,除他以外,赵子赟、马麟等人都辞去了现有职务,他请省府派人来接替,同时告示阳高民众,鉴于省府恢复了各项赋税上缴省府的新规定,阳高县今年不再进行水利建设,各项经费相应压缩。
随着王颂等人秘密撤离,杨受成也做着准备,他将库存小麦和面粉全部分批从长城外运往多伦,并电告赵子梧请骑兵旅提供全程护送,大批现金也运往多伦。
阳高地震了,再怎么隐秘,民众们还是发现了细微的变化,比如面粉厂的机器声已经不是彻夜在响,职业学校里的护士学员也持续减少,外界只知道是什么外出学习,据说是光华医院郑医生带队。
水泥厂进入停产状态,传说是设备检修,种种迹象都让人感觉不对,当粮商掌柜们打着去巡视店面的借口离开阳高,部分民众已经知道大事不妙,好在薛儒还在,算是没有形成恐慌。
二月份,阎锡山和老蒋打着嘴仗,一会江电、一会歌电,大谈和平,几番提出两人一同下野,避免战端,这一手倒是没迷惑着老蒋,可迷惑了民众,尤其是山西民众,阎总威望大增,各方都对他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高度评价。
政客永远都是出尔反尔,说一套做一套,两边嘴上说着,手底下可没闲着,老阎先是到河边村老家向冯玉祥演了一出戏,又送东西又送钱,彻底得到了冯玉祥的支持,二人还歃血为盟,发誓要反蒋到底。然后派人去沈阳,拉拢张学良,老蒋也没闲着,一边调兵遣将,一边也拿出大把银子,加上高官厚禄加以分化。
大战在即,任何力量都显得至关重要,得知张家口晋军第八军面向多伦防御,老蒋喜出望外,这一次他觉得可以彻底收服赵子梧了,别看独立师万余人,在老蒋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