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一些,眼下子赟倒是和张学良和解了,可公使先生别忘了,他还有个仇人,日本人,日本人占了东三省,迟早会找子赟报沈阳之仇的,要是不做些准备,察哈尔怕是要丢给日本人去了。”
就算不喜欢赵子赟,刘文岛依然还是佩服他敢在沈阳给日本人一棒,闻言他沉默了,赵子玉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东北军那么多人都望风而逃,小小察哈尔能抵挡多久?
“好吧,我如实向南京汇报就是,现在我们和德国的关系也还可以,不少装备也是购买德国的,国内对德国并不排斥。”
“不,公使先生,你要想法促使此事能成,我可以保证子赟绝不会和南京作对,我希望你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事,这是国战,不是争权夺利的军阀时代。”
刘文岛心中一震,国战啊,他有些理解赵子赟不顾一切冲进沈阳的举动,在国家民族大义之下,谁不支持他?明知他抢了张学良不少东西,后来的舆论也是一边倒的支持他。
“好吧,我试试。”
见说通了刘文岛,赵子玉心里松了口气,“其实,公使先生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此事,虽然我只是代表了察哈尔和德国人谈,但我也是中国人,德国人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这说明他们很重视中国,我想公使先生为何不从这个突破口,加强南京和德国的合作,蒋主席应该是乐于看到这个的吧?”
咦,确实有些道理,察哈尔怎么说也是中国的,“子玉小姐可有什么建议?”
“我购买德国人的装备,必然要涉及到后续的训练、维修这些,我想公使先生可以以南京的名义和德国达成协议,比如在察哈尔建立装甲训练学校,南京也可以让人来学习,钱自然是察哈尔出,有了第一步,那后面的合作就能更多。”
“不错,不错,这是个好办法,子玉小姐真聪明,我为刚才的怠慢表示歉意。”
说服了刘文岛,在向南京汇报,得到一些授权后,后续的谈判他也加入了进来,这回,他才算知道了赵子玉和德国人的大订单,一个轻型坦克团,含两个坦克营,每个营三个连,共有一百九十二辆,两个装甲团,每团三个营,配备轻型装甲汽车九十五辆,重型装甲汽车四十六辆,总的合同价格为一千三百万马克。
刘文岛有些吃惊赵子玉居然能谈到这个价格,他却不知道赵子赟只听老师说德国坦克厉害,可此时德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坦克,很多还在秘密研制阶段,赵子玉没看到样车就心知肚明,心里暗怪弟弟给自己挖了个坑,不过在美国经历这么多,她也明白这里面就有巨大机会了,于是她提出不在乎德国人一时半会交不出东西来,但价格要降,同时她还提出了一些设计上的要求,比如要装三十七毫米的坦克炮,装甲汽车按照弟弟的一些想法改进,德国人自然一口答应,还有些诧异赵子玉居然懂的不少。
其实这次德国人能同意这笔订单,也确实如赵子玉判断的,德**器局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研究经费匮乏,各大工厂的坦克的研制也陷于停顿当中,此次谈判,没有任何工厂参与,也是德**器局玩的小九九,他们准备商谈后以此为诱惑,让各大工厂恢复坦克的研究,因此,他们更看重的是赵子玉的订单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不但解决后续研发的费用,将设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还给了一个实验的平台,能够在产品生产中逐步完善设计,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重视此事。
后续的服务也敲定了,本来想着就此签订协议,赵子玉眼睛一转,将罗尔夫绕了进来,提出将新订购的化工厂和炼油厂一起纳入合同中,这些本来是民事方面的,罗尔夫有些埋怨赵子玉自作主张,赵子玉低声告诉他,价格他来谈,好处自然少不了,罗尔夫大喜,极力将这些纳入总合同,理由也充分,这样整个合同就不完全是军火合同,各方面都好交代。
于是乎,罗尔夫算是抛开了康利洋行,站在了赵子玉一边,不管怎样,这也是钱,外交部考虑到这对德国势力彻底进入察哈尔也是有好处的,也极力推动此事,于是乎,七百万拿下了化工厂和炼油厂,并由德国方提供勘探设备,这样一来,连同军火的后续服务和化工厂、炼油厂一起捆绑了,两千万的大合同不但让德国人喜出望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借此扩大中国的市场,那里可是战火纷飞呢。
从交易品种来说,这合同在刘文岛眼里就是傻子干的事,他对德国的军工生产还是有些了解的,换做是他,绝对考虑克虏伯的大口径火炮,那才是王者,但从谈判过程来看,刘文岛心里大为感叹,要是南京那些人不只盯着自己的腰包,像赵子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