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春节就该走了,只是天气依然冷冽,上山是绝无可能的。
付东川带着西锦开车去那座山下转了一圈,西锦在山脚下站着往上看,付东川站在她身边。
这么近的距离,他们一定能看到她。
“父亲母亲,女儿不孝。”西锦对着山上喃喃自语,“兄长嫂子,妹妹失礼。”
这么近的距离,却不能去他们墓前跪拜。
“我身边之人便是我的夫君,他待我极好,你们莫要挂念。”西锦蹲下身子,取出手帕,捡起地上的石块放进帕子里,“我要去外地,怕是要很久才能回来,到那时候锦娘再去你们墓前磕头认错。”
付东川对着山上弯腰行礼,晚辈一定尽快带她回来,带她上山拜见各位。
拿起帕子攥在手里,抓着几块石头回到车上,西锦不舍的看着山上。
车辆驶远,那座山渐渐远离,西锦攥着几块石头靠在座位上。
他们又踏上了旅程,离开京市去了邻省。
付老爷子身体找了邱大夫调养,身体已经大好,付东川想让老爷子跟着一起去邻省,被老爷子骂他拎不清。
一个春节没见,西锦竟然瘦了一大圈,刘明霞忧心坏了,旁人过年都得长两斤,西锦没长还瘦!
温大娘见天的给西锦炖汤,刘明霞也托人弄了老母鸡,野山菌给她补身子。
天不转暖,西锦是一步也不愿意出门,她如今更懒了,铺子里的事越发不上心,窝在家里给自己绣嫁衣。
铺子挣的钱,刚好够她绣嫁衣要用的玉扣跟金丝,除了刘明霞跟俩小丫头每个月的工资,剩下的钱都搭进了嫁衣里。
以前绣的那件嫁衣没机会穿,爹娘他们都没见过她穿着出嫁,她就绣一件一模一样的,穿给他们看看。
付东川嫌她每天低着头伤眼睛,只要一进家门,就先把她手里的活拿到一边。
外头的天气已经暖和不少,别人家都断了暖气,他们家还每天烧一会儿。
把她从沙发上拽起来,往楼上走,付东川边走便问西锦:“打铁花见过吗?”
“铁做的花?”西锦好奇反问,她不止没见过,也没听过。
铁做的花应该是黑色的吧?
“不是。”付东川跟她形容,“跟烟花有点相似,很好看。”
烟花!西锦眼睛亮了,拽着他的手兴奋的问:“要带我去看吗?”
襄国过节的时候也会放烟花,只是她离得太远,爬到树上才能看到一点点。
兄长说有那种小型的烟花可以在院里放,她还没来得及点着,就被母亲没收了,说是味道太刺鼻。
“过几天有庙会,我带你出去玩,去看打铁花。”付东川知道有庙会后,就特意让王硕去问了问庙会上都有些什么?
他很少关心这些,逛庙会的次数屈指可数。
西锦傍晚难得拽着付东川出门遛弯了,自从天凉后,付东川也很少出来打球,几乎都在家里陪她。
两人在路上闲溜达,遇到周围的一家邻居,大娘手里拿着布袋子,谁路过给谁抓一把。
西锦他们路过,也不能幸免,尤其大娘看西锦长得精致,多给她抓了几颗。
问过大娘西锦才知道,原来是大娘家里添丁了,大喜事要跟周围邻居同乐。
恭喜过大娘,俩人接着溜达,西锦剥了颗糖塞进付东川嘴里,付东川也帮她剥了一颗。
嘴里含着喜糖,小脸鼓鼓的,西锦眉眼弯弯,不论何时喜事总是令人高兴的。
转悠一圈回来,西锦也感觉到了,天气好像没有那么冷,她也可以适时出门转转。
隔天西锦去铺子里转了一趟,跟刘明霞她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去茶楼听曲。
许久没来,以前还怯场的小丫头现在已经游刃有余,那时候把她吓得磕磕绊绊的潘森潘林也回了京市。
过去没几个月,好像过去很久似的。
西锦也想去听戏,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记忆不太美好,不如晚上约付东川看电影吧?
刘明霞没见过甩手掌柜甩的这么干净的!她原来应聘的可是厨娘,现在干的完全是掌柜的活儿!
虽说挣得确实比以前多,可这掌柜心也太大了!要是遇上那心思不纯的,不给她把家当都卷跑了才怪。
到了庙会当天,西锦才知道打铁花是在晚上打,白天也是有很多热闹瞧的。
好些人穿着艳丽的服装样式,踩着高跷,高高的两根木棍踩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