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曼歌当即便把她的想法跟这大娘说了。
罗衣坊离她这摊子不远,这大娘听得她说是罗衣坊的老板,便信她说的话是真的,毕竟这铺子开了好多年了,她也在这条街上,自是知道的。
听了夏曼歌的建议,她很是心动的。
略一思索后,大娘把心底的顾虑说了出来。
原来,她这摊子,虽然不大,可这每日生意也是不错的,特别是她卖价不高,这整条向阳街上也仅她一家卖绢帕的摊子,销量自然就大了。
可她自己一个人绣不出来这么多帕子,于是四邻八舍的年轻媳妇儿,闲着没事,便会去她家里 做绣工,多少能挣些钱补贴家用。
她现在担心的是,她若去了罗衣坊,这些跟她干的人便会少了这份收入,她不能只为自己考虑。
夏曼歌敬佩大娘是有大义之人,而且她这铺子本就需要大量绣工,便跟大娘承诺,改日都带了去罗衣坊,只要绣工过关,这些人她全要了,绣娘们也都听她的,便让这大娘做个管事。
大娘一听夏曼歌如此豪爽,顿时惊喜不已。
当即收了摊子,带夏曼歌回了她家。
一进院子,夏曼歌便看到好些人都在忙着做绣工,粗粗数了一下,大概有一二十人的样子。
夏曼歌一个个看了过去,只见这些绣工年纪都不算大,且愿意做工补贴家用的,也多是想要真心过日子的,能吃得了苦的老实人。
她没有不放心的。
大娘跟这些绣工说了一下去罗衣坊的事,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
只听人群中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小媳妇问道:“马大娘,我家孩子小,不能离开太远,不知能不能还在这院子里做工?”
马大娘不敢随意做主,眼神看向夏曼歌。
夏曼歌倒觉得这是小事一桩,随即承诺,“罗衣坊距离此处不算太远,能去的话最好,实在不能去的,也可以继续在这院子里做。”
她爽快一笑,又跟马大娘说:“只是劳烦马大娘要安排人来回跑了。”
送料子来,再拿成衣回去,这事马大娘自是能操办得好。
她当即答应,“老妈子便替大伙儿谢过小姐,以后这罗衣坊便是我们的家,小姐生意好了,我们才能挣到工钱,一定不会怠慢了。”
夏曼歌解决了一件大事,心情自是不错。
回到罗衣坊便看到秋月手里拿着厚厚帐本,看见她来了,马上献宝似的给她看,“小姐,您瞧瞧,今日便有二十几位贵女订了衣服,有的还订了两件。”
夏曼歌也高兴,奖励了两个丫鬟每人一串糖葫芦,才带着她们回家。
订单有了,绣工也有了,可这进布料还需要很多钱。
虽然这些订单都是付了订金的,可这也只是订金,买布料的钱是肯定不够的。
而且她还想定制几个架子,用来展示成品衣服。
思来想去,她让秋月把库房里的那些首饰拿出来整理,拣几个值钱的明日拿去当了,换点银子进布料。
忙了一整日,又想好了明日之事,她才放心休息。
第二日一大早,夏曼歌又带两个丫鬟出门了。
春桃和秋月依旧守在罗衣坊里,她自己先拿了首饰去当铺。
当铺老板看着是个好说话的人,看这些首饰成色不错,又是活当,便给了合适的价钱。
夏曼歌拿着银子,先去了几家布行。
皇城的布行料子品类齐全,花色众多,自是应有尽有。
考虑到眼下手头不宽裕,加上样衣不多,夏曼歌便只挑了三种主要的面料,白色的暗花云缎,粉色云锦,大红色的织锦。
这些贵重的面料,再搭配上罗衣坊里的面料,目前也算能做些样式出来。
等她拿到第一笔成衣钱,手里就能宽裕许多。
成衣店做出来之后,她就可以有时间弄脂粉铺子了。
夏曼歌让人把布料送往罗衣坊,自己便去茶叶铺子找秦叔。
一进门,就见秦叔就笑容满面地跟她打招呼。
“秦叔心情这般好,可是有什么好事发生?”夏曼歌心情也不错,便跟秦叔说笑起来。
秦叔捋着胡须,得意说道:“还真让大小姐说对了,还真是有好事发生……”
秦叔卖起了关子,夏曼歌也不着急,一边喝茶,一边等秦叔继续往下说。
“昨日我去那同乡家里,他还挺够意思,当即就说今日会带几个老实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