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仲秋,清晨都带着些许凉意。屋后的竹林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绿色的叶中透露出几片黄叶。天微微亮,夏瑾就起来洗漱收拾行李。
今日是书院休沐的日子了。行李准备的差不多了,这边昭乐也醒了过来,夏瑾闻声赶紧去伺候。
进入里屋轻轻地推开窗户,掀开帐幔,清晨的阳光直直的照射进来,昭乐迷迷糊糊坐了起来,伸手揉了揉地眼睛问道:“几时了?”
“小姐,辰时了。”夏瑾一边回答一边麻利地伺候昭乐穿衣服。
“家里的马车应该到了吧?”昭乐系好带子趿着鞋,坐到梳妆柜前问道。
“到了一会了,奴婢一早就去看了,二小姐那边应该也快好了。”夏瑾快速地给昭乐梳了简单的发髻。
想到今日可以回家了,主仆二人心情都比较愉悦。昨日课程结束,好些弟子已经离开了,但是裴家担心路途远,赶不及天黑之前到,就让马车次日再来接她们。
昭乐带着夏瑾穿过的前院刚到门口,就见昭乐在挥手喊到:“姐姐,这里。”
“还是迟了,让妹妹久等了。”昭乐略带歉意地说道。
“我也刚到,快上来,外头风大。”说着就笑嘻嘻地伸手去拉昭乐。
姐妹俩一路说说笑笑的,路途都不觉得远了。等到马车赶到闹市区的接近午时了。一大早为了赶路就随便吃了几口点心垫吧。
昭乐喊停了马车并吩咐:“夏瑾,去前面陈记铺子买一份陈记烤鸭,再去旁边的谢家酒楼买几份豌豆黄,龙须酥。”
夏瑾应是,下了马车。
马车停靠的巷子旁边刚好是羊汤食肆。外面一阵闹哄哄,昭乐和昭琪在车上百般无聊便掀了帘子听听大家都在说啥。
只见一个中年胖矮的男子一口咬着羊肉馍一边炫耀道:“西街口这么热闹,你们怎么不过去瞅瞅。”
“哎,那个告示写啥我们这些大老粗也看不懂啊。”旁边一人嬉皮笑脸回道。
“爷我知道,我去的时候刚好有个书生在念,我可都听到了。”一脸得意哈哈大笑。
“快说快说,别卖关子了!”其他人都附和催道。
“阮守城,大家还记得不?”胖子说完这句话。
人群中就发出了几声叹息:“怎么能不记得,一家几百口都死在西街口,那几天还是暴雨,血水被冲刷的到处都是。”
胖子听到这里也有些感触的点点头不过瞬间有欣慰地抬头道:“阮大人,那件事情是冤枉的,西街口那个告示就是朝廷宣告此事平反的。”
昭乐听到这里一惊,前世并没有发生这件事。
虽然她对外界的事情关心不多,但是她清楚地记得婚后有次去书房给沈意送汤。
意外听道沈意和他爹在为此事争论,当时老侯爷沈开通说的就是此事人证物证已经消失让沈意不要再追查此事,最后拂袖而去。
看来今生已经很多事情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之后昭乐心事重重的回到家,总觉得此事应该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苦思冥想又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马车刚到门口,就见裴昭学在等着了,昭乐,昭琪下车都对着他行礼道:“大哥哥。”
裴昭学乐呵呵地回道:“快回吧,母亲和二伯母老早就在祖母那里等着了,打发了我过来接你们。”
之后领着她们穿过几进院子到了润禾堂,昭乐,昭琪刚踏进去,就见赵氏蒋氏伸头在盼着。
她们上前给老太太,赵氏,蒋氏施了礼。余氏一左一右拉着她们。
左盯盯右盯盯笑道:“看给你们俩母亲等的,巳时就在我这眼巴巴地瞅着,期间都使唤了几波人去门口盯着。”
然后吩咐丫鬟摆饭吧。昭乐赶紧吩咐夏瑾把烤鸭和龙须酥拿出来,添菜。
老太太哈哈大笑道:“看来乐儿急着开饭呢。”
其他人也都被她这个行为逗乐了。
昭乐有些丢脸乖巧地坐到赵氏身边,赵氏立刻拉过昭乐的小手摸了摸:“手有点冰,现在天气转凉,不可再贪凉穿的如此单薄。”
看着赵氏拿出一副准备说教的样子,昭乐赶紧用眼神向祖母余氏求救。
老太太心领神会:“好了,老大媳妇,孩子赶路这么久饿坏了,快吃饭吧,有什么事饭后在说。”
昭乐感激地冲祖母咧了咧嘴。
看着一桌子美食,昭乐食欲大增,足足吃了两碗饭。一顿饭吃的和和美美,结束之后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