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时分,天际渐渐泛白,四周仍然有些模糊,于桃和于大贵走在小路上,晨风吹过阵阵凉意。
昨晚依旧是天黑后去放的笼子,连虾笼一起。收了七,八条黄鳝,还有四五条泥鳅。
木桶直接放进背篓,于桃抓了一把麦草塞边上,上面再盖上木板然后放入蘑菇,还有盐罐酱油罐,于大贵于桃饭也没吃就背着满满一筐东西往镇上赶。
依旧是那个集市,这次来的早,还有许多空地,于桃找了个中间些的地方,于大贵放下背篓。
“爹,我在这看着,你去买两个馒头呗。”肚子早就咕噜咕噜叫了。
“好,你小心些,我快去快回。”
早上出来时李氏给了二十个铜板。
依旧是那个麻袋摊开,把蘑菇一朵一朵放到麻袋上,最后再把木桶拎出来放在旁边,麦草没拿出来。
这会人没有很多,不过还是有好奇的人停下脚步问:“姑娘,你这卖的是什么?”
“鳝鱼,我们又叫长鱼,大叔婶子要看看吗?这些都是今天早上刚抓的。”
那妇女摇摇头走了,大叔有些感兴趣又问:“有没有毒啊?我看着有点像蛇。”
“这不是蛇,没毒的,大叔这可是味中药,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
大叔不信,“真有你说的那么好?那怎么没有人吃?”
“大叔,说实话这可是大户人家吃的,又难捉,咱们平民百姓没见过很正常。”
“照你这么说,应该很贵吧。”
“手指粗细,小一些的二十文一条,大一些的三十文…”
话没说完,大叔就摆手说:“肉都没有这么贵,不买不买。”
“好,那您看看蘑菇,新鲜的。”
“不要。”说完就走了,他又不是那妇人,需要买菜做饭。
于桃也不生气:“慢走。”
这位大叔刚走,于大贵回来了手里拿着几个馒头,他递了一个给于桃:“菜包子。”
于桃接过:“谢谢爹。”
一文一个于大贵没舍得买,买了三个,准备给于桃两个,自己吃一个。
于桃咬一口看向她爹:“爹,你吃的什么?”
“一样的。”
于桃夺过于大贵手里的馒头,掰了一半出来,明明就是实心馒头,又掰了另一个是菜的,她把菜的塞他手里:“吃这个,馒头我们一人一半。”
“白馒头管饱,菜包子你吃。”于大贵推回去。
于桃板着脸:“你不吃我也不吃。”
于大贵无奈只好咬下一口。
于桃恢复笑脸:“这才是嘛,咱们都吃过肉饼子的,还差这一个菜包子吗?”
于大贵笑笑。
吃完早饭,人渐渐多了,蘑菇卖了两单,黄鳝都是一听价格就摇头走了。
于桃只好,“卖鱼啦,卖鱼啦,肉嫩味鲜的鳝鱼,男人吃了补虚益气,强壮筋骨。女人吃了补气养血,美容养颜。小孩吃了补脑益智啦。”
“我听着声音这么熟悉,真的是你啊。”
这不是她卖饼的第一位顾客么,“婶子,买菜啊?”
妇人张氏点头:“你今儿没卖饼子?这卖的什么?”蘑菇她认识,这木桶里的可不认识。
“今天没卖饼,这叫鳝鱼。”
“这倒没见过,我回去问问儿子,蘑菇给我来一些。”
于桃没有秤,刚才跟别人借的,这会儿人家正在用,“婶子要哪种?要多少?”
“这个和这个,要够烧个一大盘的,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她指着平菇和香菇。
“好嘞,我给您拿。”于桃拿的量足足的:“我这会没有秤,我给您拿的足足的,你给六文就成。”
张氏笑着付了钱,提着篮子回去。
妇人走后,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图新鲜买了四条小的,进账+80。
于桃笑眯眯的收下铜钱。
那边张氏到家后放下菜篮子,到正屋里,她儿子和他几个同窗好友正在争论什么。
看见张氏进来都一一打招呼。
“小易,娘刚才买菜遇见上次卖饼的姑娘,她卖什么鳝鱼娘不认识,回来问问你。”
小易还没说话,他一位好友道:“鳝鱼,性味:味甘,性温。入肝、脾、肾经。功效: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要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