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很快过去,今日于兰闹着要去镇上,没法只能带着了,三旺小可怜也想,用李氏的话说,想都不要想。
早上气温低了许多,有些人早上起来都加上了一件衣服。
露水打湿裤腿感觉有点冷,于桃和于大贵说,“爹,咱要不要扯些布做两身衣服,天说冷就冷了,还要买棉花弹两床棉被。”
这些以前是想都不敢想,衣服破了补补继续穿,棉花被盖了多少年都已经薄成什么样了,冷了底下垫上厚厚的稻草,上面盖着衣服,一个又一个冬天就这么熬过来了。
于大贵想着想着,红了眼眶,“都听你的。”
“都会好的。”于桃安慰。
于兰:“我们有新衣服穿了吗?”
“有啊,以后会有更多的。”到了镇上,今天没有于桃第一次赶集的时候人多,大多都在家秋收呢吧。
照旧找个空地,摆下东西开始吆喝,生意还行,卖了几条。
“姑娘,我找了你好几集都没找到,今天可算遇到了。”原来还是那第一位顾客张氏。
“婶子,找我什么事?”
“哎呦。”说到这张氏还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儿子上次吃了你卖的鳝鱼,这不还想吃,又没有看到有别人卖。”
“那是您做饭手艺好,家里有点事耽搁了,您今天要几条。”
“两条,粗一些的。”
“好嘞。”
于大贵抓了两条出来,“你看怎么样?”
“就这个吧,多少文?”张氏点头掏钱。
“两条收您八十文。”
张氏付了铜板也没走,拎着鱼站在边上问:“姑娘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啊?”
“于桃,家是大于村的。”于桃略微尴尬。
“于桃。”大于村她不知道,但是想必离得也不近,“挺好的,这是你爹和妹妹?”
“是的。”为啥还没来人啊!
张氏问东问西的,就差问你有没有说亲谈媒,而张氏下一句就想问了,不巧来人买黄鳝了。
这个人也是问题比较多,见于桃一时半会得不空,张氏打个招呼就提着鱼走了。
她走后于桃明显松口气,这位顾客买了一条走后。于兰实在憋不住了问于桃:“刚才那是谁啊?我看和那说媒的婆子问的话一样。”
于桃被她一句话说的哭笑不得,凑近于兰耳朵边说:“你别说,真挺像。”
小姐妹俩笑成一团。
今天黄鳝只有十多条,卖的挺快,当然也有不少人问了不买的。
十多条进账四百四十文,于桃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把这发展成正业?
还是不行,时间一长,村里人肯定看的出来。那什么能来钱快不费事呢?
于桃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穿越必备卖菜方。可是她也不会啊,她最多就做个家常菜。
还要再想想。
将思绪先放一边,于大贵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于桃牵着于兰,“我们先去买布,看看棉花。”
于兰一路上嘴就没合上,“大姐,再买几个甜瓜吧?”
“可以啊,你看见哪卖的了?”
“那儿,那儿。”于兰指着前面。
于桃看过去,离得还不近呢。“小馋嘴眼尖。”
走过去,先买了四个甜瓜。于兰又说:“还有藕,藕也好吃。”又买了几节藕。其它的菜基本家里都有。
再到布店,大体分类是绫,罗,绸,缎,丝,帛,麻布,粗布。
布店旁边就是成衣店,看样子应该是一家,于兰眼睛都放光了,这就是大姐说的美的衣服。
天转凉了,店里很多买衣服买布料的,店伙计看见她们三人,都不招呼。
那些好的于桃买不起也不去看,只找到粗布问于大贵和于兰:“爹,小兰买什么颜色?”
只听于大贵说:“黑的,耐脏。”
没听到小兰说话。“小兰呢?”于桃转头去看,于兰到那看绸缎去了。
路上于桃提醒过他们,到店里不要乱摸乱碰,不小心弄了金贵的东西咱们赔不起。
“爹,去把小兰喊过来吧。”
于大贵才走一步,就听一个女子尖锐的声音说:“这是谁啊?让开让开,这也是你能买的起东西?瞧瞧你穿的什么破烂东西。”说着还鄙夷的上下打量一下于兰。
于兰气的咬牙切齿,却是没说话就往于桃这边走来。
“真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