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李氏喂好了鸡,于桃于兰也起了床。三人吃了些李玉带来的糕点,带着草帽,水和镰刀下地了。
没一会儿于大富一家推着车来了,老于头老两口杨氏让他们一个去于桃家,一个去晒场看自家玉米。
说到于大富家玉米,这两日他们家在晒场剥玉米粒,很多人都瞧见了他们用的玉米锥子,惊叹这东西剥玉米快了许多。
很快村里人都知道这东西的存在。许多人问他们家哪里搞来的这东西。
杨氏说是于大富卖竹篓子在镇上看到的就买了,没想到还挺好用。
一听是买来的,有些人也想买,可这实在是没时间,问杨氏借,他们还不知道于桃家也有。
---
于大富一家也都带着竹帽。
“姐,栗子很好吃呢,哥哥们吃了不少。还有爹给我编的帽子,最近忙你就不要给我编了吧。”于梅说。
“喜欢吃就好,等我有空给你编一个好看的。”
“大姐,我也要!”于兰急切地说。
“你不是有了吗?不给你编。”
“于大丫,你偏心!哼!”
一家人乐呵呵的到了于桃家地头。接下来就是割和捆了。
地里满是割稻的人,看着沉甸甸的稻谷,每个人都是打心眼里喜悦。
今年可以过一个好年。
于桃直起身休息一下,去喝口水继续干。人多力量大,约两个时辰割好了一亩地的稻谷。
杨氏颇为担心的说:“昨日我看了那晒场都没地了,要不我们家把棒头收起来些,给弟妹家放?”
于大富点点头同意:“也成。”
李氏擦了擦汗说:“推我家院子外面吧,下午就能把稻粒打下来了。”
“打下来?怎么打,弟妹你别是热糊涂了,说胡话了?”
“先推一趟回去,我弄给你们看看。”
于大富疑惑不解的推了一车稻运到于桃家院门外,倒下来后。
于周氏和三旺从院里出来,“怎么推家里来了?”
李氏拆开一捆稻谷,抓了一把在手里,对着手推车就摔打,稻粒从木条间隙落下去,几息时间一把稻谷打的一粒稻粒不剩。
于周氏一拍手:“这主意好!”
杨氏也说:“这办法不错,难怪要打呢。”又拿过李氏手中稻草仔细看了看:“打的也干净,没剩什么稻粒。”
“那我再去推,争取今日全部打完。”
“等等,先去吃饭。”于周氏已经蒸好了窝窝头,煮了丝瓜瓠瓜蛋汤。因为一大家早上都是随便对付一口,这会肯定饿了。
于大富一挥手说:“谁饿了谁先吃。”
于兰于谷去吃饭,于大富去地里继续推稻谷,于稻在地里看着。
于桃三人还不饿,也不能这么干站着,于桃灵机一动,“娘,咱们把大门拆下来打稻谷吧?”
院门是竹子做的,大门是木板还挺结实的。
李氏点头同意了。一不做二不休两扇门都拆了下来,搬到院子外,于桃端来四条小板凳。
把门板横着斜靠在小板凳上,面朝稻谷堆,再搬几块石头放在前面抵住门板。
于桃拿着稻谷打在门板上,嘣出来的稻粒打到稻谷堆就停了下来,不会嘣的那么远。
几人开始打稻谷,一会儿于谷推着车回来了,倒下稻谷放下手推车,“我去吃饭。”
杨氏打好一把稻,放下稻草说:“去吧。”然后推着手推车去地里。
中午回家烧饭的人不少,看见她们这脱粒的方式觉得新奇多看了两眼。
有些人家里晒场没有占到地方的人家,比如于霞家,也准备学着她们模样回家弄。本来没地晒而焦灼的心松了几分。
这样轮流着来,待地里稻谷全部运到家后,又分几人用手推车打稻谷。
终于在天将黑透之际,稻谷全部打完了。也将稻草堆成垛,于大富一家才摸着黑回去了。
将稻粒玉米粒归拢好,用油布盖好压住。连轴转的一天,一家人终于可以休息片刻。
一停下了,只觉得浑身上下都痛,尤其是两条胳膊,简直抬都抬不起来。于桃只想快点洗洗上床躺着。
明日还要帮于大富家割稻谷。
一家人洗完上床躺着,一挨到床,于桃于兰舒服的眯起眼,没一会就睡着了。
第二日又是忙碌的一天,于大富家三亩地割了一日还没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