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二十五年三月,大元朝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战。
北晋新皇登基,野心勃勃的北晋新皇为开疆扩土,突然向大元朝开战,大元不敌,节节败退。
幸当时有人向元景帝推举宋凛,不知是否抱着一试的心态,元景帝力排众议,封宋凛为平晋大元帅,率军北上,直面迎战。
宋凛临危受命,果不负众望,由他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短短三月,便收回了被夺走的五座城池。
晋国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北晋新皇为鼓舞士气,御驾亲征,不料宋凛孤军深入敌营,烧了北晋大军的后备粮草,且重伤敌军新皇主帅。
于是,北晋朝堂乃至军中大乱。
外有大元朝主帅不敌,内有重伤昏迷的新皇,北晋众臣一经商议,递上了降书。
元景帝看着案前的降书喜不自胜,心中悬着的一口气终于落下,随着降书一同呈上来的还有宋凛的奏折。
大元朝历经此次耗战元气大伤,速战速决是为上策,宋凛孤军深入是为铤而走险,不过幸好,天不亡我大元。
于是,北晋新皇落荒而逃,奉上了无数的金银玉帛和绝色美人,还有一位尚在襁褓的嫡出皇子作为质子送到了大元皇宫。
至此,战乱结束,而这一场战乱也被后人称为平晋之战,载入了大元史册。
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宋凛被元景帝封为镇南王(也称南阳王),这是大元朝唯一一位异姓王。
封地南阳,王位世袭,手握重兵,位同亲王,镇守大元朝南阳十二城,后人也称南阳王。
面对如此殊荣,宋凛却不骄不躁,这不由得让元景帝对他更高看一眼。
大庆二十六年冬,大雪封城,元景帝重病不起,病榻前指左、右两位丞相郭平怀、王明,以及太傅青峰先生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交代完一切,元景帝便盍然而逝。
平丰元年春,太子登基,号元启帝,大赦天下。
北晋和西周两国使臣来贺,谁也不敢小瞧了这位年轻的大元新帝,毕竟他的身后有一位重兵在握,令人闻风丧胆的南阳王。
至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大元皇宫。
春日临近,寒风依然萧瑟,谢静渊站在窗户边,迎着寒风拢了拢单薄的衣襟。
他看着困了他整整十八年的重重宫殿和红墙砖瓦入了神。
偏僻的宫殿中,陈设简陋,偌大的宫殿却没有几个伺候的宫人,显得越发的清冷。
谢静渊静立窗边,低头咳嗽,老太监端着茶盏进来放下又赶忙将窗户关住。
“殿下,可不能再吹冷风了,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
老太监将斟满的茶杯递到谢静渊面前,心疼的说道。
“无碍。”
嘴上说着无碍却还是伸手接过茶杯。
“事情安排得怎么样了?”
他摩挲着手中热气腾腾的茶杯,开口询问道。
“回殿下,已经照您的吩咐安排下去了。”
老太监低声回着话。
“很好,接下来,我便要让他有去无回。”
话落,又是一番咳嗽。
忽然,“砰”的一声。
窗户被什么东西砸开,这让原本就年久失修的窗户更加的破败,冷风从破败的窗口呼啸而进。
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随着冷风进入殿中的还有一只鲜艳亮丽的圆球。
圆球上系着几只小巧的金铃铛,整个圆球用金线和云锦绣制而成,看得出来很是废了些心思。
外面传来人声,老太监起身往外查看。
“十五皇子,奴才瞧着球往这儿飞过去的。”
一名小太监指着破败的宫殿说道。
真是晦气,怎么偏偏是这儿。
只见一名八九岁的孩童被一群太监和宫婢簇拥着向长秋殿走来。
老太监闻声赶出来拜见,双手奉上圆球。
宫婢和小太监们面面相觑,却无一人敢上前接过。
就在十五皇子准备让小太监拿回来时,身后一直不说话的孔嬷嬷却在此时开口了。
“十五皇子,这球就不要也罢,当心沾染了晦气。”
十五皇子闻言皱了皱眉头,面露难色,这锦绣圆球他可喜欢得紧,暂时不想扔掉。
“容妃娘娘若是知晓了,恐不悦。”
见他如此不舍,孔嬷嬷又说了一句。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