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济的语气带着笑意,像是在讲一个普通的笑话。然而,他的两个弟子却感觉脊背发凉。他们的主人出乎意料的残忍,用老鼠吃人作为娱乐。这太残酷了。
巍昂已经被吓得不省人事了。给他泼水救醒后,继续审讯。当老鼠笼挂在他腰上的那一刻,他就泄露了秘密。成济已经很满意了;看来看了无数集抗日剧没有白看。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的幕后黑手竟然和李元吉有关。巍昂所说的“大佬”很可能是齐王府的人,甚至可能是总管家。不过,成济并不确定李元吉是否参与其中。如果是,那成济该怎么办?他应该战斗还是和平?毕竟,李元吉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幸存下来的。李二不敢再杀他。
但丐帮无辜子弟就应该因为他而受到伤害吗?不,这是不可接受的。天道或许不公,但我一定会主持公道。我既然成为了丐帮帮主,就必须为天下的丐帮讨回公道。就算他是齐王李元吉又怎样?我是成济这个容易被激怒又容易被压制的人吗?
事实证明,拿下巍昂比想象中要容易得多。就连乔大个等弟子,也显得有些难以置信。成济也有些惊讶,但转念一想,也能理解。这个时代,乞丐很多;他们缺的就是乞丐。但他没想到,短短五天时间,丐帮竟然聚集了上千名丐帮。凭借着他们的气势,很快就统一了长安南部。于是,消灭巍昂就这么顺利了。
随后,丐帮便如间歇泉般迅速壮大。凭借着大捷的气势,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就占领了城北。最终,最初只有十几名成员的丐帮,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就摇身一变,成为了长安第一大派,拥有了三千多名成员。
突然有三千多个嘴要喂,成济却稳如磐石。他的一些弟子担心丐帮无法保证其成员的生存,导致局势不稳定。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原本需要成济等人投入资金的丐帮,如今却顺利的步入了正轨。
正如成济所说,这些乞丐大多数本来就是靠乞讨维持生计的。现在,他们只是多了一个“丐帮成员”的称号。丐帮虽然有承诺,但不可能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收留乞丐。
每个成员每天乞讨的习惯不能改变;这是乞丐的职责。但他们需要坚持我们统一的教学方式,遵循规划好的乞讨区域,避免彼此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乞讨活动,乞讨效率显著提高。现在三千人,每天只送出两千乞丐,就够四千人的温饱了。如此一来,丐帮现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剩余的资源。他们的收入非常可观。
成济不禁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和巍昂做的事情,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巍昂用的是残酷的手段,而成济只是用自己的智慧为部下谋划、指导。巍昂为自己积累财富,而成济则是在处理吃饱饭的员工的剩余劳动价值。
现在丐帮的运作步入正轨,成济也逐渐开始利用弟子众多的优势。他准备向吕家报仇。手下有三千人手,吕家就算再强大,也防不住乞丐混进来搜集情报。
拿着一叠情报,成济的目光变得苦涩。他自言自语道:“没想到吕家竟然犯下如此多的暴行,如果不消灭他们,那就违背了正义的原则。”
在召集他的追随者和弟子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后,他们同意第二天就开始行动。该计划是单独进行并确保取得成功的结果。
第二天一早,长安县令正在后院整理文书,前衙里传来了告状鼓声。经过一番准备后,他立即带领手下传唤申诉人,前往公堂。
县令姓刘,刚刚被新太子李二提拔。毕竟身处首都地区这样的要地,需要自己的亲信来管理。
有趣的是,这位刘县令与成济还有着一些渊源。去年他以一份慷慨的聘用合同被录用。如果成济听到他的名字,无疑会感到惊讶,因为这个人就是刘乐城。
刘乐城是历史人物,被誉为抗倭第一英雄。唐高宗年间,他声名鹊起,历任御史、青州刺史等职。他在唐朝征讨百济时取得了许多军事成就。他去世后,武则天休庭三天,并追赠他“国三公”。他可以被认为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人才,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首相。
刘乐城原本在西州当过兵,后担任陈仓县令。听说秦王重金招贤纳士,便自告奋勇加入太子朝廷。最终,他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李世民在确认刘乐城没有什么背景后,大喜,立即收他为亲信,提拔他为长安知府。
刘乐城低头看着公堂前的一群年轻乞丐,有男有女。他不禁想知道乞丐什么时候学会了向公堂诉苦。他问道:“这里的人是谁?敲鼓喊冤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