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活动下身板,继续跟着郑大山走。
一路上,她累的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了,感觉身体都出汗了,衣服都黏在后背上湿乎乎的。
他们又走了差不多半炷香左右,终于走到了。
桃花望着高耸的城门,青砖砌的城墙,厚重的木制大门向两侧敞开。
城外两侧各有两棵百年古树,遮天蔽日,彰显着浓厚的古韵之气。
桃花不由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厉害。
自从,城里瘟疫消退后,城内就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各种嘈杂声贯绝于耳,有摆摊的、有嗑着瓜子聊天的,街边各家商铺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桃花看的眼花缭乱,她扭过头跟郑大山道:“爹,牙行在哪?"
郑大山以往进城都是买完东西就走了,从来没好好在城里逛过。
一时,他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憨厚的笑了笑,“爹以往都是在城里买完东西就走了,从来没在城里逛过,你这突然一问倒是给爹问住了。”
桃花见郑大山也不知道牙行在哪,便道: “爹,我们找人问问吧。”
她走到一个卖鸡蛋的老大娘身前,老大娘约莫年龄五十岁左右,穿着半新的麻布衣,衣服没有一个补丁。
看样子家境应当不错,眉目看着挺和气的。
老大娘望见有人过来了,扬起个笑脸 。“小姑娘,买鸡蛋吗?”
桃花对她笑了笑,声音清脆道:“大娘,我不是来买鸡蛋的,我就过来问问牙行怎么走?”
老大娘上下打量了一眼桃花,见她衣服上下缀满了不少补丁。
大大的眼睛在蜡黄的小脸衬托下显得快要凸出来了,她又望了一眼桃花身后的郑大山,见是同等打扮,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你顺着这条街道一直走到头,往右拐一直走,差不多半炷香左右就到了。”
桃花向老大娘道了谢,就带着郑大山走了。
老大娘望着郑大山父女离去的身影,忍不住叹息 , “真是,造孽呀!”
桃花和郑大山顺着刚刚卖鸡蛋的老大娘指引,找到了牙行。
牙行开在街角处,很不起眼。门匾写着牙行两个字。
门前有棵树,树上的叶子快要落完了,地面是用青石板铺的,看着很是干净。
桃花推开木质的大门,里面坐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
男人半躺在一张太师椅上,用手搓着牙花子,眼睛斜睨着,“卖身,到这边来?"
桃花和郑大山皆为一愣,郑大山搓了搓手,显得略微有些局促,“我们不是过来卖身的。”
“你们不是过来卖身,是过来做什么。”男人眼睛扫视他们一眼,眼睛里满是不屑。
桃花上前一步,目光望着躺在太师椅的男人,一字一顿道:“我们是过来买地的。”
男人似乎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似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十分看不起他们道:
“哈哈.......就凭你们还敢说买地,怕是穷的连饭都吃不起吧。”
男人冲他们甩了甩手 “一边去,别往这寻大爷开心。。
桃花气恼的对郑大山道:“爹,既然这家不相信咱们会买地,我们就换一家,我就不信了,偌大的县城只有这一家牙行。
男人见他们似乎真的要买地,连忙从椅子上起来了,叫住了桃花他们。
“你们真的要买地吗?”
桃花目光冷冷看着他,出口嘲讽道:”怎么,这会相信了,不怕我们寻你开心了。”
男人讪讪一笑,"唉,瞧您说哪里话,刚才不是我有眼无珠吗?还望姑娘莫与我一般见识。
桃花冷哼道:“现在知道后悔也晚了,我和我爹准备去别家看看。”
男人见他们要走了,连忙开口道:"两位不是我李老四跟你们吹,全县城牙行手里的土地都没我齐全。无论你们是买水田或者旱田,还有荒山,我这里应有尽有。
桃花一只脚已经踏出门槛了,听见李老四的话,又收了回来。转过身道:“你刚刚说的可都是真的?”
李老四胖乎乎的脸露出个笑容,显得他眼睛更加小了,“这还能有假?”
桃花忙问道: “水田和旱田各多少银钱?"
李老四连忙回道:“上等水田平时一亩得八两银子左右,现在五两银子就能买上一亩,旱田平常一亩得五两银子,现在二两银子。”
桃花将目光投向郑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