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离不开营养成分。营养:就是包含在食物中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大多数是有机物,也有微量的无机物。是所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统称。
营养元素分为六大类
1、糖类 2、脂肪 3、蛋白质
4、维生素 5、水 6、无机盐
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是可以产生能量的,又被称为三大能量物质。
人体的三大能量物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糖类可以直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也可以直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但脂肪不能直接转化成蛋白质。
三大产热营养素占总能量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按中国人的膳食习惯和特点:
蛋白质的比例应为15%~20%,
脂肪的比例应为25%~30%,
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为55%~60%。
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能量营养素除了自身的独特生理功能之外,还都是释放能量的营养素,而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才能被彻底的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三羧酸循环又是糖代谢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的组成部分,所以机体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有赖于糖。当体内糖不足(例如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弥补糖的不足。所以无论是减肥者还是糖尿病等需要控制能量摄入的其他慢性病患者,糖(主食)一定要吃,只是要注意摄入糖的种类和总量。
糖的种类很多,其中淀粉是日常饮食中糖的主要来源。淀粉主要来自于五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糖类的适宜摄入提供的能量应占提供总热量的55%-65%,但应该限制纯热量食物的摄入如蔗糖等。
脂肪的食物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性食物,如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另一类是植物性食物,如芝麻、菜籽等加工成的植物油,另外在花生、核桃、杏仁等都坚果类也是含脂肪较为丰富的食物。成人推荐脂肪的推荐摄入提供的能量应该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少于总能量的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其余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必需脂肪酸的安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2%。
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利用率较高的食物主要是鱼、禽、蛋、瘦肉、奶类和豆类及其制品,谷类次之,蔬菜水果含量最低。据中国营养学会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的标准是:成人每天1.16g/kg,儿童青少年每天1.68g/kg,其中优质蛋白的摄入应占摄入总量的1/3。蛋白质供给的热量应占一日膳食总热量的11%-14%,其中成人为11%-12%,儿童青少年为13%-14%。
六大类营养在人体的作用
1、糖类
糖类能够为人体提供70%左右的能量,同时可以帮助人体将体温维持在恒定状态,且有助于保护肝脏。
2、脂肪
脂肪的热量最高,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需要摄入25g左右的脂肪,从而维持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3、蛋白质
蛋白质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有利于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还能够帮助增强免疫和抵抗能力。
4、维生素
维生素也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果缺乏某种维生素,容易引起代谢障碍、生理功能紊乱等情况。
5、水
水约占人体的60%-70%,如果长时间缺水,容易导致脱水,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6、无机盐
无机盐又称为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钙、磷、钾、镁、钠等,微量元素有铁、铜、锌、硒等。
六大营养素缺一不可,出现哪个有缺少或者是增多,都会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人在吃饭时候一定要均衡饮食,不可偏食。每种营养元素彼此配合、协同作用;共同维护着身体的健康。
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吃的均衡”?
这是一个困扰科学工作者多年的问题,下一章我们开始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