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头有每日给皇后请安的规矩,日前绵期病着,便向上面告了假。
这日是绵期病好后第一次来懿轩宫请安。
因请安妃嫔络绎不绝,说话不方便,她一直等到她们全都散去了,才上前去和皇后说了一席话。
皇后昨夜挂碍楚常在的事,本就没睡好,再加上一大早又被人叫醒,故精神欠佳,隐有病容。
“倒是难为杜妹妹挂心此事,窃书人已经捉住了,原来是楚常在自家带来的老嬷嬷。然这老嬷嬷为他儿子做下这样的事,实在也是出于爱子之心,其情本是可悯……”
绵期听皇后的语气,知道她是心软了,也问:“那最后这名嬷嬷,真的被打了两百大板?”
如此重刑,就算是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是位年迈的嬷嬷?
二百大板,与赐死无异。
皇后沉重低首应了,“本宫亦有本宫的难处。”
“皇后娘娘也别太自责了,您只是尽自己分内职责。”
“那名嬷嬷是楚常在的奶娘,如果楚常在求本宫,本宫会看在她想要尽孝的名义上放了那个嬷嬷。”
这么说,楚常在是没有求。
皇后是怕别人说她滥用权力,若日后有人借此事做文章,也利用这个借口逃出生天,那就麻烦了。
上一世,绵期对其了解不深,从此件事情上,她看出来,皇后是有一颗悲悯之心的,做事也是尽可能的公正。
而且皇后能毫无顾忌地和她说出自己的感受,那么证明皇后已是很信任她。
这样一来,就算皇后不跟皇帝举荐自己,那万一她以后行差踏错一步,至少还有皇后这道护身符。
楚常在之事后,又过了半个来月太平日子。
皇帝这半月来,陆续颁布了针对后宫嫔妃和大臣家眷的戒奢倡俭的政令,这一系列的政策后来被统一称为“戒奢令”。
根据戒奢令,后宫妃嫔的月例被减掉了三分之一,而先前六尚针对不同分位的妃嫔的衣饰、膳食及其他物品供应配额,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
妃嫔明着不敢说什么,但暗暗不满的人数不在少数,宫中争宠争赏趋势更胜往日。
绵期早就知道皇帝有此动作,故她一点也不慌乱,也没有像其他妃嫔一样,产生太多危机感。
除了早晨请安,她每日继续坚持锻炼身体和看书,慢慢的,她的体型不再像刚刚重生时那么瘦弱,整人还是苗条的,但内里却有力了许多。
除了偶尔在懿轩宫和皇后说会儿话,绵期甚少和其他妃嫔来往,在这一点上,倒是和她上辈子的状况相似。
不过上辈子她是不懂交际,这一生她是觉得没必要,宫中虚情假意太多,真心诚意太少,就算她和一部分妃嫔熟稔起来又如何?
她们既不会真诚待她,她也不会真正相信她们。
在这后宫中,她靠天靠地靠自己。
因戒奢令搞得宫内人心惶惶,甚至有谣言传说国库亏空,皇后极为重视,为安抚众妃情绪,故决定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上摆筵席——帝妃同乐。
不过,这筵席的摆法,皇后却觉得马虎不得,奢侈了,是不响应皇帝的口号,简陋了,有失皇家威仪,也不能起到安抚作用。
故一日,皇后聚集了妃位在御女以上的妃嫔在懿轩宫中叙话,打算让她们群策群力,想出些好点子来。
众人站定后,最先发话的是飒嫔,她娇媚笑了下,“皇后娘娘,端午筵席兹事体大,办不好皇上定要怪罪,臣妾看您还是跟皇上请一笔款项来,然后咱们再商讨也不迟啊——”
“飒嫔妹妹,怎么尽说胡话!皇上提倡我等节俭,若我问皇上要去,不是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心意。”皇后一点没给飒嫔留面子。
飒嫔被皇后顶回去,倒是也不恼,只是翻了个白眼,重新坐回座位。
“皇后娘娘,臣妾受命盘点西库房中时,曾在里面见过往年置的两百个灯笼,一些织金纱幔,臣妾看不如就用那些来布置吧。”白修容起身建议。
皇后满意点头,“你说的正是,那些东西自是要用的,可是吃食方面,今年为遂圣意,我等不如来些新意,谁人有好的建议?”皇后见无人应声,点名,“端贵人,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端贵人听见皇后唤自己,明显愣了一下,半天了,她胖重的身体摇摇晃晃得站起来,“呃,臣妾并无甚好建议,臣妾反正什么都吃的下去!”
她这一句,逗得满堂人全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