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三四十分钟,小玲开的车子便到了青山镇。下高速时,对面的山坡上醒目地竖着“要致富,先修路”六个大字。小玲说:“‘先修路’这话不假!想想过去,到西州八九个小时,到霞溪也要两个小时多!”小萍说:“八零年我到东州省建筑学校读书,从青山出发,坐一天的车到西州,在车站旅馆住一夜,睡觉时衣服都不敢脱。第二天一早再坐车往东州去,到站下车时天已经全黑了!第一次出远门,一辈子记住。”小玲道:“我当兵离开海川也是第一次出门,印象也很深!只是一路上人多,又有接收部队的领导带队,所以没感觉害怕,反而有些兴奋!”
“自从通上高速,二三小时经济圈搞起来,短短的几年时间,海川还真的变了个大样哩!”小萍说,“过去说海川最乡下的竹岗和江川那边的车山这些地方,一个蜜桔一个柚子,还有板栗、紫薯,都成了香饽饽。这在以前只有沙石土公路盘山绕行的年代想都不敢想!”小玲说:“还有杨梅呢!没想到高速一通,反而是青山远了!”从西州过来,一路桥梁隧道,进入海川境内首先就是竹岗,其次是塔山,接下来才是霞溪,最后到县城青山镇,再过去就是西江省的上江市了。
母亲薛芮文患病后,二老已无法回海川独自起居生活,征得父亲钱西来的同意,青山的房子前年被智男转让给了一位表亲家,之后到青山大多是回小玲娘家。只是钱智男很少回到海川,就是以前偶有回到老家青山,以英才集团淮州项目总经理的身份,自然有集团总部总务安排,入住县城最高档次号称准五星的红霞大酒店。
那是西州红霞集团和兴华集团蓉城公司合股投资兴建,由专营餐饮及星级酒店的西州红霞公司负责具体管理的大酒店。西州红霞集团在东江各地已有数家星级酒店,其中以标准五星级的东州红霞大酒店最为有名,老板是素有西州女强人之称的叶红霞。海川店开业时,林兴华带着林盛华、林阳和徐文彬以及其他项目的一帮高管回到青山参加典礼。林兴华还以合伙人兼独立董事的身份讲了话。笔者当时在《东江日报》旗下的《东湖晚报》广告部当差,受红霞公司邀请到海川凑了热闹,当中却和师院同学徐文彬不期而遇。之后他在西州运来汽车城项目时又有数次交集,不得不说他是个有些点子的人。因这次碰面以及后来的接触,才促使笔者动手码字《滴水》,值得补上一笔。
青山依旧是,海川已繁华。对钱智男和施小玲而言,时过境迁,虚华不再。小玲在自家门口停下,去隔壁找李婶拿了钥匙,让智男自己到楼上房间靠一会,自己则和小萍一道往医院赶去。
小玲给陈俊打电话,说自己到医院了,想具体了解一下母亲的伤情。陈俊轻声说在开会,结束后会给她电话。小萍说他这个外科主任做了副院长又是县里的政协常委,发展势头蛮好。小玲笑道:“看来在县里也有县里的好处!”
医院搬至新院址,小玲还是第一次来,看到齐刷刷的气派的门诊大楼、住院部和行政楼,开阔的院区,绿植景观、休憩凳椅一样不少,边走边感叹说:“这才像个医院的样子!”小萍也说比以前好多了,还时不时的有省市级医院的专家前来坐诊会诊,一些没条件往大医院跑的人家多少也能享受到好的治疗。两人走到住院部,虽说还没有大医院划分的那么精细,但也分楼层病区。骨科在七楼,电梯出来经过休息区就见护士站,一问夏银桂老人在几号房,一护士说“十七床”。两人按序号找到十七床病房,夏银桂的十七床在中间,靠窗的十六床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她认得魏小萍,主动喊声“小萍姐”,又说老人刚睡着,起先一直在和她聊天哩。魏小萍也认出那女的是县统计局的小黄,和建设局两隔壁,上班下班整日里电梯进出的,说不认识,派出所都不会相信。小萍问她道,你精神气色都挺好的,干嘛住院来了。小黄说腰椎骨刺,看上去不轻不重的,一弯腰干活就受不了!干脆住进来做个针灸理疗。小玲插话问靠门口卫生间的十八床好像没人嘛。小黄说这两天都没人,下面是否会有人进来就不清楚了。小玲点头道:“感觉还挺宽敞的。”
“你来了?”老人醒过来问道,“几时进来的,我都没察觉呢。” 小玲在母亲床沿坐下,微笑说:“刚到哩,把你吵醒了!”小萍也在一边的床沿坐着,握住老人的手问候道:“阿姨好!”老人面露微笑说:“小萍也来了!”小玲说:“中午在下溪小萍那吃的饭,听说你在医院就一定要和我一起来看你了!”老人笑道:“我没什么事。陈俊和吴虹时刻把我看住,中医院的蔡院长又特地请了一个护工来照看,我还会有什么事!咳,人老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