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白家有人坐月子,街坊邻居的小伙子们也不敢来。
只能忍着了,目前一周只有一集。
白齐和白帆两兄弟在家看的时候,张咏花也不满地说道:“你们看看,现在电视都演了,男生都成了英雄,还天天耍飞刀,这不会把年轻人教坏了吗?”
白武倒是有些中肯:“待业青年太多了,周围无所事事,要不就到处惹是生非。”
知青回城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再加上连续有新的应届生涌入社会,城市里的无业游民越来越多。
这个时期的强制要求应该是相当高的,只是没有相关数据而已。
因为没有违反这个概念,只有待业青年。
现在到了90年代,也没有义务,只有下岗中年。
这也是上一世白武被困在物资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物资局可以解决其余的就业问题。
当前,国家为了解决待业青年的问题,大力支持各个单位开办知青商店、知青门市、知青工厂等。
甚至白武所在的十七中也开办了学校办工厂来安置教师。
最困难的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
他们开知青商店、知青门市,卖东西呢?
公安局总不能开个知青商店卖武器弹药吧。
所以,当时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并没有多大优势。
工资待遇差不多,但没有发挥工资作用。
还解决不了最后的就业问题。
当然,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社会地位的低差异。
那个时期,社会的鄙视链是这样的:国营企业、小型国营企业、大型集体企业、小型集体企业、乡集体镇企业。
知青社区等通常属于小型集体企业,而个体户则相当于乡镇集体企业。
待业青年甚至比乡镇集体企业地位还低,是鄙视链的底层。
齐亚飞也年轻不小待业青年了。
但要解决他的问题并不容易。
白齐解决了占家兄弟的事情之后,对于齐亚飞感到困扰。
因为齐亚飞曾经帮助他参与一场战斗,所以他良性白齐的一部分,需要有一个出路。
照相馆倒是需要员工,但齐亚飞的外貌实在不适合这个行业。
只要他一进店,顾客都会被吓跑。
其他地方也没有人敢要这样的齐亚飞。
眼下没有夜总会等地方可以让他看场子,也没有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拆迁工程需要帮手,齐亚飞在这个社会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要不我们去问问兴哥。”
“哪个兴哥?”
“哦,当然是姜兴。”
结识姜兴后,白齐和白帆就把刘进华称为涛子,而姜兴被称为兴哥。
眼前姜兴能够对付像占昌这样的老练二流子,那应该也能处理齐亚飞这样的生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