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服老妈,白齐和白帆兄弟俩需要找到合适的时机。
比喻在老妈心情最好的时候。
张咏花对白齐的婚事其实并不着急。
白齐毕竟只有18岁,而且相貌出众、收入颇丰,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应该不成问题。
张咏花真正担心她的三个外甥女的婚事。
老大燕凤终于在25岁嫁出去了,而且很快就生了孩子。
张咏花虽然对这次婚事还是有些不满。
比如老单年纪大,比如老单曾经有过精神疾病。
但看到燕凤婚后过得很幸福,她就不再有什么怨念了。
不过还有两个外甥女,老二燕君23岁,老三燕琴20岁。
尤其是老二燕君,张咏花最喜欢她。
燕君不像老大燕凤那么懒散,到了大特里勤快,为人处世也很稳定重。
虽然脸蛋不如燕凤漂亮,但身材高挑,体态匀称。
燕凤的婚姻并不算理想,这让张咏花下定决心要让燕燕君的婚姻更加美满。
因此,张咏花很关心燕君的婚事。
她无论走到哪里,都留心是否有适龄的优秀男士。
一天,张咏花去预审科讨论案子的事情。
一进办公室,她看到小然正在和一个来自外单位的年轻人谈话。
目前外单位的年轻人大约25-26岁,身材高大坚固,头大约一米七五,一看像是当地人。
然而,他的口音却是地道的南方口音,而且有点类似于白武的口音。
张咏花忍不住多看了小俊几眼。
小然连忙介绍:“咏花姐,这位是法院的小俊,黄建俊。小俊,咏花姐是我们刑侦股的副股长。”
小俊向张咏花点头:“听说过您了,张股长,我们都非常佩服您,都说您是女中豪杰。”
张咏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哪里,其实我就是有些愣头愣脑下面。”
小然又说:“对了,小俊跟姐姐夫想是老乡呢。”
张咏花问道:“哦,我说怎么听着这么耳熟,你在哪里的?”
小俊回答:“我是五隆的。”
张咏花对这个地名并不太熟悉。
小然的地理知识很不错:“离姐夫家不远,绝对是老乡。”
张咏花笑着说道:“好啊,那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是转业下来的吗?”
小俊点头:“是的,七九年底我就分配到法院了。”
张咏花又问:“看你年龄不大,结婚了吗?”
小俊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还没有。”
小然在旁边偷笑,知道张咏花对小俊有好感,连忙助推:“有空的话,到咏花姐家玩吧,姐夫人可好了。”
张咏花也接着说:“对啊,有时间过来玩吧,你姐夫对老乡的民族观念倒是比较强的,走在街上一听到老家口音,就可以跑过去搭讪。”
小俊笑着说:“好啊,哪天吧,我也好久没哼老乡了。”
张咏花建议:“那就这周天吧。”
小俊答应道:“好,那就这周日。”
张咏花突然转变,想起事情,掏出本子和笔:“姓勾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是勾子那个勾吗?”
小然说:“是句号那个勾。”
张咏花问:“那句话怎么读勾?”
小然解释道:“是的,这句话当做姓的时候就读勾。”
张咏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她连忙在本子上记下来。
句剑锋感叹:“咏花姐,你真好学啊。”
张咏花叹息:“没办法,文化水平低,就得自己补一补。”
晚上回家的时候,张咏花还讲述小本子,想考一考白武。
“老头儿,你说这个字怎么念?”
“句号句啊。”
“错。”
“啊。”
白武连忙把本子举到跟前仔细看:“没错啊,句号的句。”
“念勾,勾子的勾。”
白武愣了下:“对,也念句。越王勾践,勾和句可以通用。知道卧薪尝胆不说是春秋战国时期。”
“滚!”张咏花恼羞成怒,“一点没有幽默感。”
星期天的时候,黄建俊如约到白家做客。
寒暄了几句后,他跟白武兴奋地聊着不安的家乡话,说着叽里呱啦的口音。
来到北方已经四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