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冒要回鹏城了,白帆真想跟过去看看那一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可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白帆实在是分身乏术,只能让白齐跟着李冒过去考察一番。
白齐逍遥了一周后回来了,不仅大大开阔了眼界,还带回一台大机器彩色扩印机。
这台机器花掉了白齐白帆哥俩20万元。
这种彩扩机除了一线大城市,一般的中小城市很难看见。
连天奉这样的省城也只有一台而已。
白帆他们所在的整个蓝城市一台都没有。
因为眼下的老百姓连黑白照片都只是偶尔照一照,彩色照片根本就没形成消费市场。
上一世的时候,直到80年代中期,彩色照片才开始在全市流行起来。
所以,白帆一直有顾虑要不要买这么一台机器。
可眼看着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又没有什么投资渠道。
可以买到的房子很少,哥俩放开眼线搜索了四五年,也只买到五六套房子而已。
至于古董收藏那更是不值一提,只是花掉了一点闲钱而已。
想来想起,白帆还是决定把这台20万元的大机器买回来。
就算利润低一点,最不济也比银行利息要高一些吧。
刚把机器搬回来,白齐也是又兴奋又忐忑。
毕竟是他力主买这台机器的,要是利润连银行利息都不如咋办
所以,白齐其实比白帆更着急。
机器刚买回来后,白齐就把照相馆的门脸重新专修了一番。
门旁设置陈列相框,里面放上他精心拍摄的人物彩照。
眼下,其他所谓的彩照都是黑白照片调色制成的。
白齐这种彩照还没几个人见过。
照片里的色彩生动新鲜,红黄蓝绿清晰可辨,一个个人物都像是活的一样。
路过照相馆的人们都纷纷驻足,欣赏品评一番。
前来询问的人也络绎不绝。
但真正愿意支付的人却不多。
虽然白齐之前常常鼓励老哥,但成果甚微。
但到鹏城考察一番,拓宽了眼界,白齐渐渐明白了,做生意应该最大限度地追求附加值。
反正产品是独一无二的,索性将价格提高了一点。
现在,白齐的黑白照片和国营照相馆一样,都是一元拍摄一次,冲洗三张照片。
换成彩色照片后,价格立刻提高了三倍。
与此同时,白齐外出拍照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无论是结婚还是孩子百天庆典等,拍摄一卷彩色照片都要价高达150元。
这几乎是天价,相当于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150元足够购买一辆自行车。
很多潜在客户可能望而却步。
但对白齐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他不再需要辛苦奔波,而是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意中。
他现在只能为少数高端客户提供服务。
一个星期后,前来拍彩色照片的人逐渐增多。
尽管相较于黑白照片,他们仍然相对较少,但这种业务利润更高。
此外,渐渐地,市内的独立摄影从业者也纷纷前来冲洗彩色照片。
市内的照相个体户有十几家,但即使他们联合起来,也难以负担购买彩色扩印机的费用。
白帆期末考试结束后,他来到照相馆,看到市内的个体户络绎不绝前来冲洗照片,突然有了一个灵感:干脆在市内开设一家彩色扩印部。
这样一来,市内的个体户们不再需要来回奔波,生意应该也会扩大一些。
然而,照相馆目前人手不足,而且在市内没有太多熟人,最好能找到一个合作伙伴。
"有个常来的伙计我觉得还不错。"白齐说。
白齐指的是一个叫董文浩的家伙,他已经三十多岁,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政府部门工作,但去年辞职,开始从事个体经营。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决定有些大胆,也有一些冒险。
白帆向他提出了两种合作方式。
一种是董文浩提供场地和劳动力,然后分成对冲洗费用。
另一种是白帆提供场地,董文浩提供劳动力,然后他从利润中抽取一部分。
从长远来看,第一种方式肯定更具吸引力。
然而,董文浩自己并没有稳定的办公场所,他每天都在不同的公园门口使用背着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