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个老头是谁?”
“不知道啊,不是本村人。你们别村的,知道吗?”
“我们村没见过。”
“我们那儿也没有。”
……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奇怪的是,大家竟然都不知道他是谁,从哪里冒出来的。
只见,他往爨宅山上山神庙的方向去了,不一会,就消失在树林里。
“这位老者见多识广,他莫非是山神庙的土地公公?”有人说道。
“干活吧,干活吧!管他是谁呢,干完活,领了工钱,回家去,老婆孩子热炕头!”
众人散去。
就如它的名字“深府地狱”一般,在爨氏老宅修建之前,无人敢在附近一公里内建房。
但是,偏偏在修建这座老宅前,京城来的风水师,却说非在此湖边建房不可。
记得当时的当家人,爨尧旸的父亲,他问风水师:
“这个湖,自祖上有人以来,从未考虑过在此建房。”
“你的祖上,有多少代人了?”
“少说也有二三十代人。”
“那这之前呢?”
“之前的事,族谱里面没有记录,不得而知。”
“那就是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原来,这位风水师叫杨鹤壁,据说他是杨筠松的后人,也是他的真传弟子。
杨筠松生于唐朝末期,他所著的《疑龙经》,详细描述了如何依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他还著有《撼龙经》《望龙经》《二十四山》等,都是和地理相关的风水学术书籍。
因为杨筠松擅长用风水之术帮助穷人致富,所以被称为“救贫先生”。
这一日,杨鹤壁同爨老一行五人,前来这片土地上选址。
五人一起扬鞭策马而来,身后扬起尘土无数。路上行人,见马上五个人装束,无不驻足观看。
“我们自天不亮启程,一路少说也有二三十里路程,此时已近午时,人和马都疲倦了,不如往前遇客栈,先歇一歇吧!”
又行了三里路之后,五人见眼前呈现一块凹地来。
“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
“大师,这是什么意思?”其中一少年不解,向杨鹤壁请教。他便是爨老的长子,爨尧旸。
爨尧旸身高七尺有余,生得肤色黝黑,剑眉星眼。
他平常也多多少少学过一些地理风水知识,对于这话,多少有些意会,但他还想了解更多,便谦虚问风水师。
“也就是说,龙脉和气势两词是寻龙的密诀。气势是山体的灵魂,龙脉是山体的表现。不要说只有高山才有龙,平地就没有了龙的真迹。”
“先生的意思是,此处有龙脉?”爨老问道。
“看这山势,应该有小龙脉。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
传说,华夏的龙脉始于昆仑,并沿着东南方向延伸出了三条龙脉,北龙向北延伸至祁连山、阴山,再由贺兰山转入山西一带,从太原起,一直延伸至海。
中龙向东延伸,经秦岭后入关中,至秦山入海。
南龙西起昆仑山,进西藏,经横断山脉,向东延伸到两广地区,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此是南龙。
在每一条大龙脉上,还可以细分成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等小龙脉,因此龙脉有大有小。
众人一路从山下下来,望着眼前的一片凹地,听他这么说,眼前一亮,都振奋起精神来。
爨老走在前面,欲寻客栈。见前面十米处,一老者身穿布衣,肩扛锄头。便下马牵着过来问他:
“老伯,叨扰了,请问前面可有客栈?”
“各位官人何道而来?”老者答非所问。
“晚生自临安府而来,后面马上是我儿。
“你儿是何人?”
老者回头看了一眼,又问。
“他系杞麓府新任县丞。”爨老又答道。
“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老者依旧答非所问。
爨老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少说也有八十多岁了。
他鹤发童颜,耳聪目明,精神闪烁。
“先生所言极是,晚辈自当谨记。”他牵着马,慢慢跟在他后面。
“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