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王朝的旗帜,又或者巴列奥略家族的旗帜,杀的天翻地覆。
巴西尔二世,就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离开了安条克港。
如果说,在罗马内战打响之前,他还存心赖账的话,那么现在这幅烂摊子下来,他反过来要担心埃兰人不遵守协议了。
“与虎谋皮啊。”
“经过这场浩劫之后,罗马还剩多少实力?苟延残喘的罗马,还能浴火重生吗?”
船上,看着天边的夕阳,跟埃兰人签下了严酷的战败条约的巴西尔二世心思万种,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在距离他两千公里远的意大利,十字军战败的后果在进一步显现。
斯福尔扎效忠的城邦,米兰成为了众矢之的。
与此同时,南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国,也因实力大幅损耗,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西班牙半岛上的阿拉贡王国,期望以那不勒斯王国姻亲的身份,控制这个重要的国家。普罗旺斯公国同样觊觎着这块土地。
而意大利北方的神圣罗马帝国,陷入了惨烈的内战中。
白色骑士马克西米利安与他的十字军,竟然输给了那些土里土气的波西米亚农民军。让所有的围观群众大跌眼镜。
输掉的皇帝不肯善罢甘休,开始筹备组建更庞大的军团,将波西米亚镇压下去。
因为连续战败,他的权威在不断动摇,神圣罗马帝国的其他诸侯开始蠢蠢欲动。统辖北欧三国的丹麦人,开始用野心勃勃的眼神,看向南方的远亲。
英法的百年战争仍在继续,哪怕以圣女贞德的能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巴黎。
十字军大败之后,欧洲列国国内的,国际的,贵族的,平民的,宗教的,世俗的,经济的,政治的,外交的,军事的……数不清的矛盾陡然爆发,将整个欧陆,三圣教信仰诸国拖入了人间炼狱。
……
在1446年的下半年,欧罗巴诸国纷争的消息,不断传向埃兰。成为了巴格达周报的一则则头版消息,也成为了燃烧克丽奥娜女皇野心的薪柴。
旭日东升一般的埃兰帝国,与欧罗巴诸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十字军战争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播出去后,哪怕远在印度的君主们,都派遣使者前往埃兰,向女皇表达他们的尊敬与友善。
大草原上,无数部落翘首以盼,期望成为克丽奥娜女皇的禁卫军。
印度洋中,高悬星月帆的商船乘风破浪,将埃兰帝国的影响力推至大洋彼端。
印度人在瑟瑟发抖,努比亚人与柏柏尔人在争先恐后的显示自己的乖巧与驯顺。唯恐埃兰禁卫军西进又或南下,将他们弱小的部落彻底摧毁。
包括塔里布的父汗在内,乌古斯九部汗王一齐来到了巴格达,恭顺的跪倒在克丽奥娜女皇面前。
以斯福尔扎为代表的意大利佣兵、贵族与商人们争先恐后的与埃兰帝国暗通款曲。
再最后,就是阿尔斯兰。
来自赛里斯的阿尔斯兰,女皇手下最优秀的将军与统帅,禁卫军之傲,世界第一美少年。
他正率领着他的万人队,自大不里士出发,向亚美尼亚人的领土前进。
另外一路,则由女皇的长女率领,由叙利亚门山口要塞群,向凡城方向前进。
整个世界都在屏住呼吸,注视着克丽奥娜女皇的动作。
整个亚美尼亚都在惶惶不可终日,觉得末日审判即将奖励了。
新时代的曙光,至此照向了欧亚大陆中部。
而这个时代的名字,是埃兰。
而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统治者,是克丽奥娜·埃兰。
……
这正是:欧陆逢兵燹,中亚王气现;十字不成军,禁卫英雄见;埃兰女雄主,应是罗马难;亚美尼亚后,将把君堡陷。
又:天降中华美少年,计略超群绝世颜;巧谋设伏十字军,复在阵前败血剑;挥师向北溃罗马,一战灭敌二十万;巴西尔叹真豪杰,雅盖隆惧降于岸;斯福尔扎称仁义,彼得二世魂魄散;今日领军再出征,亚美尼亚将绝断。?
亚美尼亚总督?
第一章第比利斯,地狱一样的攻城战
时间是1447年一月,于第比利斯城外。
经历了两个月地狱一样的攻城之后,阿尔斯兰麾下的敢死营部队全军覆没,武装军奴死伤逾万。但第比利斯,这座亚美尼亚人的都城仍然没能被攻陷。
那城墙虽然摇摇欲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