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斯兰可以说一不二,直接命令到最基层,一个命令下去,机枪可以向右挪动五十米的户口。大概只有整个阿尔斯兰汗国的七分之一,甚至更少一些。
至于其他的七分之六人口,一分在切尔克斯诸部。他们是最早投靠阿尔斯兰的,虽然在战争中没起到什么作用吧,但是好歹比较忠诚。
再有一分,则被阿尔斯兰作为奖励,分散给了立下功劳的草原突骑们。理论上这一分人口也算做阿尔斯兰的实力,不过因为隔了一层,附庸的附庸不是附庸。附庸的牧奴也不是自己的牧奴。所以能为阿尔斯兰提供的力量也就差了一筹。
“分封制真是种让人不爽的制度啊,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与生产体系之下,我还不得不这样做。”
阿尔斯兰忍不住的感叹着。
就好像赛里斯王朝后期,吹批说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但是与此同时,地方士绅的分权可也同样发展的不老少。
旧日秦汉的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全都寄了。别说是村镇乡一级的行政了,哪怕是那些县太爷,说是百里侯什么的,但实际上又能怎样呢。
他的政令出不去县城,如果离开乡下的士绅大户,那连税赋都收不上来。整个中国的农村全勾八执行包税制。这种粗浅的治理体系……
好像还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特么的,这个世界还真是个比烂的世界。
想到这里,阿尔斯兰的内心平衡了不少。
然后接着往下说。
阿尔斯兰本身的力量时七分之一,阿尔斯兰的部落牧奴,又是七分之一,基本对阿尔斯兰唯命是从的切尔克斯人,也是七分之一。
少年的力量占整个汗国的七分之三。余下的七分之四,有一分是散落在草原各处的中、小部落,这些部落因为害怕,恐惧,以及想要占便宜的心态,所以还会服从阿尔斯兰这个可汗的命令。但剩下的七分之三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钦察汗国的残余势力。库曼人、钦察人,在向阿尔斯兰投降之后,在交出了部分财富,部落以及牲畜之后,还拥有如许的力量。可以说不愧是草原霸主。
阿尔斯兰最担心的,也就是这帮家伙。
这帮家伙是否会有推翻阿尔斯兰,然后make钦察greatagain的意思?
草原上的大家都是现实主义者。
如果阿尔斯兰的力量足够强的话,哪怕是敌人也能变成自己人,而反过来,哪怕是自己人也会背叛你,然后成为敌人。甚至这些背叛了你的敌人会比那些之前的敌人对你更狠毒,更恶劣。因为他们更害怕你有朝一日勾八的咸鱼翻身再找他们算账,就好像他们对付你一样对付他们。
但是,说是这么说,现实主义者也是分层次的,草原游牧民也不乏头脑简单的鲁直之人,又或者慷慨豪迈的忠义之士。
现实主义背叛也是有阈值的。
就好像是阿尔斯兰的直属部队,尤其是那些草原突骑,他们很难背叛阿尔斯兰,就好像是孛儿只斤部落很难背叛铁木真。
并不是说他们的忠诚度,而是说他们已经深度捆绑嵌套在了阿尔斯兰的体系里。如果投靠了别人的话,那么别说从头做起,不被贬为牧奴就算人家大方。
所以除非阿尔斯兰山穷水尽快要寄了,否则的话阿尔斯兰的直属部落,或者可以称之为阿尔斯兰部落,是不会背叛的。
他们的背叛的阈值最高。
第二位就是切尔克斯部落。他们在阿尔斯兰的体系里,也是地位更高,享有更多权力的二等人。除非阿尔斯兰颓势尽显,即将战败,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考虑背叛的。
第三,是保加尔人与彼尔姆人。曾经的库曼人的附庸部落,被残酷的压榨。阿尔斯兰的到来,让他们缓了口气。其政策与压榨力度更好一些,所以除非看到阿尔斯兰露出颓势,更强者愿意拿更好的条件收买他们,否则他们不会背叛。
第四,是克里米亚地区的罗马移民们。他们作为农耕与商业民族,与阿尔斯兰的汗国体系有些格格不入。但是阿尔斯兰掌控草原商路,所以除非阿尔斯兰无法给他们利益了,不然他们也不会背叛。
最后,当然就是那些库曼人了。作为被阿尔斯兰最后征服的势力,他们在汗国的地位非常低。从原本的统治阶级,变成了被人忌惮的四等人——
当然这个忌惮,以及大量特权丧失,专门指库曼贵族与部落小汗的阶层。实际上库曼部落的普通牧民,对于阿尔斯兰没有太多恶感。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