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
阿尔斯兰在击杀对方万户长后的直接冲击,完全不给对方任何反应与整备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 对方的士气以惊人的速度崩溃了。哪怕还有少部分勇敢的,想要为了真神而战的家伙在大声嘶吼着逆流而上,却也掀不起任何浪花。只是让阿尔斯兰军队的蹄铁上增加一些碎肉,增加清洗的难度而已。
总兵力足有三万五千的护教军第一万人队,在一个下午的冲击中瓦解冰消。
当天色昏沉,夜幕降临时,他们整个编制消失了。
上万人被杀死了。上万人溃逃了。还有上万人崩溃了,他们跪倒在地,匍匐在泥土与血肉中,向阿尔斯兰求饶,期望他看在大家都是禁卫军同僚的面子上宽恕自己。
这些吓破胆了的俘虏,正好可以填补阿尔斯兰军队连续不断征战所带来的空缺,甚至还有富裕。
在收编了这些俘虏之后,阿尔斯兰的禁卫军万人队编制,比之前更加庞大了。马穆鲁克与古拉姆,都超过了四千五百。耶尼切里超过了七千。武装军奴的数量也大致类似。
同时,大量的粮草,辎重,以及更重要的“胜利”带来的信心与兴奋,也冲淡了禁卫军将士们内心的不安。
少年宣泄了自己的愤怒与不满,并用狂热信仰的禁卫军的鲜血,再一次向埃兰帝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再接下来,阿尔斯兰在几乎没有阻碍的情况下,占据了要塞化的亚美尼亚边境重镇埃尔祖鲁姆,埃尔祖鲁姆原本禁军,在阿尔斯兰到达之前就撤出了,将这座重要的要塞拱手让给了阿尔斯兰。
在这之后,阿尔斯兰前方再无阻碍。就好像他预料的那样,整个亚美尼亚就好像熟透了的桃子一样,只是用了一点力,就被榨出了汁水。
阿尔斯兰进军路上,完全没有受到任何阻击,哪怕象征性的都没有。
很多亚美尼亚城镇与村庄,只是派遣一个使者通知一下,他们便毫不犹豫的表示自己愿意服从阿尔斯兰总督的命令。
许多地方贵族争先恐后出现在阿尔斯兰的面前,带着征募的部曲与农兵,意图加入阿尔斯兰的大军中。
就好像之前说过的,阿尔斯兰不是一个再次的征服者。阿尔斯兰只是再一次回到他忠诚的亚美尼亚。
哪怕是一些犹豫不决的贵族城堡。在多派遣一些亚美尼亚骑士做使者之后,也会交出城堡钥匙,表示愿意服从阿尔斯兰的命令——
不要忘记,阿尔斯兰在北上远征钦察时,带走了三千余骑亚美尼亚贵族骑士。这些贵族与目前还留守在亚美尼亚的贵族沾亲带故。只要晓以利害,他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哪怕有一些过于愚蠢的家伙,在大势面前,也翻不起浪头。
不需要阿尔斯兰的主力部队出手,仅仅只是周围的贵族动员起来,就足够将他们击垮了。
当然,他们这样做并非因为忠诚,而是为了表现忠诚。表现忠诚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得来自阿尔斯兰的奖励,即默许将被干掉的贵族们的家产吞并。
作为主帅与总督的阿尔斯兰,自然能获得这份财产中最大的那一份。但是余下的部分,仍够附近的贵族们感到开心了。
阿尔斯兰默许了这些事的发生。哪怕身为一名21世纪的赛里斯人,他对于土地兼并这件事,有着本能的,强烈的厌恶。但现在不是在意这个的时候了。
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亚美尼亚行省被全部,彻底,完全的拿了下来。阿尔斯兰重新回到了他忠诚的凡城。重新返回了他的总督府,再一次可以从这里,眺望窗外的农田。
他为之努力奋斗了许久的,建设起来的田产,还有最重要的,生产奴工哥布林的生化工厂,生产煤油、沥青与火油的油井炼金蒸馏工厂,还有那些为黑矮人们重新开发起来的,生产贵金属、魔法金属、魔法晶矿、钢铁、铜与其他有色金属的矿山,全部,再一次,回到了阿尔斯兰的手中。
得而复失的感觉真的很好。
挥舞着三头鹰旗帜的亚美尼亚人们兴奋地喊叫着,教堂的钟声也不断响起,就如同当年十字军战争时,亚美尼亚王国做出决定,与十字军一同应战埃兰帝国时一样。
他们仍然没有将自己当成埃兰帝国的一份子。
他们哪怕欢迎一位来自赛里斯的少年当他们的君主,也不想服从来自巴格达的命令。
尽管阿尔斯兰并无表示,但是许多亚美尼亚贵族或者劝谏,或者暗示,愿意尊奉阿尔斯兰为亚美尼亚国王——或者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