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最终,从东方赶来的突厥人终结了这一切。最终在整个中亚地区,建立的大量苏丹国,几乎都是信仰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突厥人,然后仍然是突厥人。
蒙古人的狂飙也属于游牧入侵的一种。并且蒙古的王子们最终也选择了伊斯兰教的信仰与中亚式的生活。
最终毁灭了中亚文明的,仍然是狂热且野蛮的游牧民。
在这个世界也一样的。
埃兰人们对于帝国边境之外的游牧民们感到鄙夷,但同时又感到厌恶。同时,埃兰帝国又需要这些野蛮的游牧民的武力,需要他们的狂热与贪婪为自己所用。
而当阿尔斯兰以“叛徒”与“游牧首领”的身份,占据了亚美尼亚这个“三圣教王国”的时候。对于游牧的恐惧与对于异教徒,十字军的恐惧融合在了一起。
无数人因为恐惧而产生了强烈的愤怒与不满的情绪。这一切强烈的愤怒与不满的情绪,都作用在了艾哈迈德身上——
控制舆论的克丽奥娜女皇,当然不会为大阿亚图拉的阴谋买单。阿尔斯兰创办的报纸,以及遍布在浴室与咖啡馆内的吟游诗人们,都会毫不留情,甚至添油加醋的将艾哈迈德阴谋陷害阿尔斯兰的事情,告诉所有人。让所有人憎恶和不满这位“德高望重”的大阿亚图拉。
于是,至此,艾哈迈德没了退路。他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那就是胜利。只有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将阿尔斯兰击垮,至少让阿尔斯兰撤退,离开亚美尼亚,返回贫瘠的钦察草原去,让危机解除。否则的话,巴格达人会生吃了他。他在真神教会的盟友们也不会支持他。
“我必须打赢。”
“必须击败阿尔斯兰,否则的话,我——不,整个真神教会就完了!”?
第六十八章双方战略已然决定
艾哈迈德几乎被逼疯了。但是“几乎”而已。并不是真的被逼疯了。
他反复问过了乔鲁赫河战役逃下来的溃兵们,确认了当天战役的过程,并且做出了如下判断——
阿尔斯兰的获胜带有很大的赌博与偶然性。如果不是他在开战后第一时间,斩首了伊本将军,并且在第一万人队没反应过来,列阵完成的情况下,直接冰封乔鲁赫河,八千具装铁骑直接杀过来的话,那么这场战役本部应该打成这样。
哪怕最终护教军第一万人队还会战败,也不会输的那么惨。
阿尔斯兰的军队也不会几乎没有一点损失,就大获全胜。
“只要能摆开阵列,只要能够正面,硬碰硬的大打出手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输!”
大阿亚图拉做出了一个正确,但并没有太多意义的结论。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究竟要怎么才能摆开阵列,怎么才能防止阿尔斯兰这等绝代猛将的斩首行动?
是的,他现在拥有两个万人队的主力军。通过教会关系,他又获得了叙利亚行省军的部分支持——尽管从心情上说,叙利亚行省军更倾向于支持阿尔斯兰——
他们中许多人,与亚美尼亚人一样,都是三圣教徒。至少也是刚刚皈依真神教不久的三圣教徒。包括法兰克移民,也包括旧东罗马帝国,以及旧希腊移民,以及叙利亚的本地人。
但无论如何,这支包括了不少欧式重骑兵,叙利亚式盾矛兵与中亚-波斯式弓箭手的行省军队有相当强的战斗力。
当然,如果说起可信程度的话,艾哈迈德还是更信任那些“可爱”的,脑子似乎有问题的狂信徒们组成的部队。
他们拖家带口,牵着驴背着锅,拿着简陋的武器,几乎没有什么护甲。或者说,对真神安赫巴卡的信仰就是他们最好的护甲。
当然,也有来自伊朗高原,又或者旧河中地区与阿富汗地区的加齐勇士们。这些失去了家园的,穷困潦倒的游牧民战士们虽然信仰虔诚度存疑,但实力却绝对不容小觑。
当然,如果说能用金钱就能雇佣来的部队的话,还是在埃兰帝国服役了足够久时间,已经攒下足够家底,有着足够好的武器、甲胄与战马,还有足够多经验的职业佣兵更妥当。
他们许多人拥有贝依头衔,是帝国在册的贵族。甚至许多人得到了女皇的封地。就如同东罗马帝国的瓦兰吉卫队,又或者许多意大利城邦的意大利佣兵那样,属于长期合同的雇佣兵。忠诚度与战斗力都非常可靠。
唯一的问题是,雇佣他们花费的金钱非常骇人。哪怕将真神教会的全部家底拿出来,大阿亚图拉最终也只能雇佣两万左右的职业佣兵。
六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