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整个欧洲市场。
16世纪以后,开始有玻璃工匠逃离海岛,分散到欧洲各地,玻璃制造技术也逐渐传播开来。
欧洲玻璃工艺的另一个中心是波西米亚和德国,13至15世纪的哥特时代,当地生产一种墨绿色的玻璃器,被称为“森林玻璃”。
一是因为它产于森林地带的小工厂中,二是它使用植物灰中提炼出来的钾盐作为助熔剂。
这种玻璃器皿厚实淳朴,典型产品是一种周身有小凸球的酒杯,下端有高高的圈底,酒杯的上端有外展的边缘。
到16世纪,上端边缘向上伸展,形成一个小碗,这种式样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莱茵葡萄酒杯”。
17世纪,欧洲的玻璃工业发展迅速,法国已经用铸造法生产大面积的玻璃镜和平板玻璃。
英国人发明了两项较重要的技术:一是铅玻璃,其折射率远远高于威尼斯、波西米亚的晶质玻璃。富有重量感,质地较软,容易雕刻,适宜做光学玻璃和高等酒具。
二是熔化技术的革新,燃料由木材变为煤炭,又使用了闭口坩埚,这种坩埚可以避免煤炭和杂质混入玻璃液。
并能防止燃烧气体与玻璃接触使玻璃更加纯净这种适宜熔制量小、品种多的间歇式熔炉,至今仍在使用。
此外,瑞士人狄南(p.l.guinand)还发明用搅拌法制造光学玻璃,为熔制高均匀度的玻璃开创了新途径。
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发明了路布兰制碱法。19世纪又发明了氨碱法制造纯碱,使过去依靠天然碱和烧木制灰法的状态得到完全的改变。
(文献参考:好玻璃网)
说到纯碱,现在还没有理论的制备方法,而现代化工,鲁斌后面一定会涉足。
就不考虑纯碱的其他用途了,光是拿来做玻璃和肥皂就能让鲁斌赚得盆满钵满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