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走。
但有一个阿婆走进店内没走,驻足看他们几人在缝制布袋,就问:“我能不能帮你们缝?我看了我那邻居领了不少布匹回去,说是缝布袋子,两文钱一条,我就问他们,还有没有,我那邻居说,都发完了。
我寻思着,或许没发完呢?我就来碰碰运气。”
“那行啊,你就缝吧,小五给搬一条凳来,让阿婆坐下缝制。”
“是。”那叫小王的伙计到柜台里搬出一张条凳让老妇坐下。
那老妇千恩万谢忙坐下开始缝制布袋。
掌柜的很快把三匹布裁剪完,另外又从一匹布里剪了十尺布出来,分剪了五块布。
六十五条布袋很快就被缝制好。
老妇缝针线手很快,且针脚匀称。
总共缝了十五条。
掌柜的给她结算工钱三十文。
老妇千恩万谢地走了,心道,得亏跑了这一趟,否则哪里能得到这三十文钱?
自己一个孤老婆子,每天都是靠着给人缝缝补补度日,命苦啊!
回头看一眼,那位公子真好!
申正(下午四点),陆续有人送布袋子来。
掌柜的按认领的布匹和缝制的布袋给对上了数后,就给结算了工钱。
无一差错,妇人们一下子进账不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是底层百姓,靠着双手劳动,也很容易满足。
不知道,当他们第二日打开门时,发现自家门前有一小袋粮食时,那袋子或许还是自己亲手缝制的,会不会更惊喜?更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