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医史传奇 > 第十章 顽病奇药

第十章 顽病奇药

杨国照道:“行医倒霉了,我们有自耕田土,不管什么时候的土都是山野村人们的根,手艺只能附带,农耕农业才是根基?”杨家的劣运才开始,应该说是杨思明劫运来了,杨思明给曾祖出诊的时候多。

曾祖八十多岁的高龄,带着曾孙出诊,杨思明对祖祖有一个照应,再说好多病家知道杨奇生喜欢喝两口酒,都去买一斤酒招待医师,这是杨老医师的爱好,有一个重孙在一路家人放心。

古人说隔代亲,隔了两代的太祖,对重孙比较放纵,没有父母管得严。说道:“思明你也学喝点酒,丈夫出门在外,烟茶酒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敲门砖,烟,茶,酒都可应付社会交流,烟酒有毒不可汹饮暴饮,适可而止。”

人年轻,祖祖说学喝酒,也就学喝,很多病家知道杨老师爱好喝二两,也从来不多喝,就是不要加浆酒,要喝六七十度的原浆酒,喝起来香甜。

杨思明喝酒后又爱喝凉水,跟太祖出诊两年,太祖母去世了,随着太祖也去世了,又随祖父出诊,半年祖父又去世,杨家代代医家,也风光了几十年,接连二三人亡家破,完全在走下坡势。

这还没完,劣运又转到杨思明头上,都是喝酒种下的后果,酒后不喝凉水也就不会留下后果,眼睛也生眼屎,眼胆也变黄色,最重要的是胃子痛,一痛起来,就像一股气在肚子里转不过,胃病不是好医的,杨思明自己是医师。

知道胃病不好医,胃是昼夜不停蠕动工作,经常饮酒喝凉水把胃上胃阴烧脱落,也就是胃泫液受了伤,时间长了胃子自动磨穿,自己也开药方,吃了药效果不大,杨国照见儿子的处方是一个医胃痛的良方,就是不见有起色,说道:“自己法师请不动自己的神,医师治不了自己的病,我给你处一个自己的方式试。”

杨思明药是吃了不少,就是时好时歹,药已停胃子又开始发痛,胃痛有很多说法:呕吐,反胃,吐酸,嘈杂,痞满,胃痛,腹痛,呃逆等多种病变各有医治的方法,处方也不同,不管怎么说,胃病容易反复。

不是医不好,就是医好了要复发,杨思明对胃病百般无奈,年纪轻轻不能吃硬东西,一个医师经常抱着自己的肚子,旁人看见不好看,不知会怎么说,自己的病都医治不好,还能给他人医什么?

胃病的确是一个顽固的东西,好多病家吃药好了,一年要复发二三次,成了养身毛病,杨思明想,我不信治不断根的病,我还年轻就怎么留下病根,对胃病百般思考,发现胃病跟气有关,不管是胃寒胃热,什么这样那样的胃病跟气有关。

胃与脾是表里阴阳关系,同属土,土怕木克,肝属木,胆是木之余气,肝喜欢条达,疏及,只要疏肝理气,一切脏气腑气就通顺了,通者就不痛。

这疏肝理气也要恰到好处,疏及太过就是肝阳上亢(高血压),于是就想到了香附子,雷公药性曰:“香附子理血气女人之用”香附子微温,也相当于是平性,久服不伤身,用单方疏肝理气,对症下药,虽是单方比配方来得快。

自己在沙土里去挖,取几斤都是香附成熟的地茎头,大体炒至微黄,放到药柜里卖,拈一点泡开水,两三天就开始放屁,腑气一通,胃痛缓解多了,迅速当茶喝了十多天,就不知不觉就好了。

可是好了不久又复发,杨思明觉得胃病是养好的,依奈药力有限,胃上的泫液(胃阴)药力补很缓慢,有现成的万论补品,清口水,清口水是来自心经的津液,从心经里有两根细管道直通舌根下,只要受到酸味的刺激,心上的津液从舌下喷出来,随即吞下去,是医胃病的圣药。

若是吐掉太可惜,要想迅速吞清口水,就想酸味刺激,一次连速二十多口,每一口要吞出响声,这样才会气灌五脏,初时不习惯,胃子不痛就忘掉了,胃子痛时又想起开始又吞清口水,养成一种习惯就好了。

每天想吞就思梅子,酸葡萄,口内生津,一天吞下十多口,不知不觉胃病就好了,糍粑,干蚕豆,烧酒也一样的吃,噫!时间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是医家,人们还没有发现而已?药投方就这么简单。

春天一来,杨思明年纪轻轻就是眼睛雾,眼屎不断,拿镜子一照,看见白眼胆发黄,自己是医家知道是伤了酒,跟太祖出诊两年,喝了不少酒,酒后喝了凉水,酒入口走第一脏就是肝,湿热滞于肝经,肝开窍于眼,故白眼胆发黄带血丝。

自己开几剂药吃,效果不大,杨思明继承祖上的衣钵,一边行医济世,一边种田,自己种有早黄瓜,早黄瓜是西南的一种自然早菜,名字叫寸金瓜,这种黄瓜香,成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