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这两日就住在学堂旁边的新县衙里。
每日听着朗朗的读书声,身心也跟着愉悦!
很明显,在这个县衙里的人也都有相同的感受,他们都是这项计划的受益者。
李山看着坐在主位上忙碌的张孟,和那些进进出出的官员们,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县令好像是最清闲的。
走到张孟旁边,看了一会儿张孟就抬起头说道“起开!挡着光了!”说完还伸手拉了他一把。
李山是个知趣的,知道妨碍了他批阅公文,就悄悄的走开了。走到旁边的房内小吏进进出出,也好似没看到他这位县令。
半个月,李山重新熟悉了这座他参与建设的城市。
整座城是依河和旁边的山修建的。
这里就是他的老巢!
李山出了县衙,漫步在街道上,两边还有正在建设的建筑!走在还有些水渍的路上呼吸着这带有水泥特有味道的空气。
阳光透过云层撒了出来,照在了城里,李山出了城,带着几个熟悉的小吏,沿着河走动。
河边有那么几个零星散落的房屋,散落的出现。
这些是当时建设者们,建造的临时房屋,如今成为了临时歇脚的地方。建设者如今都搬到了专门的区域。
河边除了这些房屋大都是平整出的土地,因为是刚开荒的生地,所以今年种了但收获也不会太多。
李山看着这里的土地,地面上苗子在土地里倔强的生长,只是在太阳下有些蔫吧!
“昨日不是下过雨吗?怎么这些苗子还是这样?看起来像是很缺水怎么雨水不够吗?”
“县令,我们这里一年的雨水也没有多少,而且主要集中的还在夏季,所以这个季节我们这里雨水不多。”
小吏在一边,小声的回答着李山的问题。
“修水库吧!”
李山淡淡的说了一句,就起身继续前行。
小吏在后面听了李山的话愣了一下,随后快步跟上李山,看着前面不断观察周围的情况。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小时候跟着自家爷爷的感觉。
“县令,这条河修水库的话花费会很大,吃力不讨好!”
“在上游建好了水库,我们这地方就能把夏天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旱的时候放水,下面的百姓土地收成也能保障!我们也就能有更多的粮食!来养育更多的人口!”
“可花费……”
“以后会有的!”
李山没有和他说更多,就继续向前走了。
前面五里有一个村子,靠着一条从山上发源的小河,养活着这个小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土地。
这里的宅子比起白家寨的还有所不如,屋顶没有瓦片是个真正草堂。墙的话差不多,都是土坯。
村里的人见到李山和小吏骑马来的就知道这是县里官家的人物。
几个老人家出来招待他们,把他们带到了村里最好的地方。
村子里的现状就是如此,比起以前来说好了一点,也就只有一点。
今年的粮食夏收还是和往年差不多。就算是算上秋天种的也是于事无补。
张孟现在要那几个商人,在南方疯狂的收购各类物资,但粮食始终是最多的。
本来绥县的粮食加上刚开垦的产出应该可以支撑。
以前,粮食只要管到县里百姓,还有那兵马就够。但到了如今的地步,不太可能了,招收的那些流民就全靠李山来养活,至少要到明年秋天这些人自己有了收成才行!现在李山就是他们唯一的活命机会。
所以李山现在在拼命的贩卖水泥,同时,把这些东西换成钱再换成粮食带回来。
李山对于治下的人收的税只是产出的一点点,着放眼天下也是最低的。所以这里的人对于这个县令还是很有好感的。
至少现在,他们不希望这个年轻人垮掉。
李山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着从哪里才能搞到更多的粮食。
但思考了很长时间,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绥县太小了,小到这个地方人口只要悄悄多一点,她就再也没法负担,来养活生活在她身上的子民。
所以,李山制定了计划。
既然,这个地方无法负担了,那就把地方扩大,去外面寻找生存的空间,这也就是“百鬼夜行”重新出现的一个原因。
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恢复曾经的面目。安宁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局面了,所以战争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