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清理完毕隔离带上的丧尸尸体,高城基地,又开始新一轮的升级,现在华晨大厦所在的基地正式被命名为高城基地。
生产部,厂区,民兵,冒险家工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一项项指令有条不紊的发出。
推土机,挖掘机,货车,卡车,有条不紊的驶入城区开始清理废墟残渣。
这次战斗,暴露出了基地防御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基地的城墙还不够高,对于许多变异丧尸来说,还是可以跳跃上墙头。
还有基地的防御纵深也不够,单单靠城墙来进行防御,无法形成有效的交叉火力。
特别是城墙下面,是所有重武器的火力盲区,丧尸只要冲到城墙下面只能依靠士兵探出身子进行射击或者扔防御手雷。
特别是作为先头堡垒的高城基地,位置更靠近市中心,面对尸潮的压力也更大。
所以刚刚修建好的城墙,又迎来新的一轮升级。
这次,郭强在城墙设计上,融入了许多古代城市和棱形堡的设计。
首先,两个基地的城墙统一加高到八层楼的高度。
同时在城墙外围每隔400米的位置,修建一个凸出城墙的棱形炮台。
并且在两个炮台之间,修建一个低于城墙四五米,并且距离城墙一段距离的一个三角形的堡垒,这些堡垒独立于城墙外面,只通过两座桥于城墙相连。
这就是著名的三角堡垒,最早由意大利人发明于1497年,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作,“Rival lino”。
这样不仅不影响主城墙和炮台上的火炮进行超越射击,同时三角堡垒上的火炮还可以增强交叉火力。
并且在每个三角堡垒中间构筑一个迫击炮阵地,配置6门卡尔炮以增强火力。
同时还要清理抵挡尸潮时候炸毁的城区建筑,这些废墟要是用车拉走太浪费人力物力,正好拿来升级城墙。
除此之外,郭强并不仅仅满足于对城墙改造的计划,他又将目光瞄向了城墙之外的隔离带。
由于魔都地处开阔的平原地区,高耸的城墙和平坦的地面形成夹角。
并且随着丧尸的冲锋于城墙的距离越来越近,城墙上到地面的夹角会越来越大。
站在城墙上的士兵视角会随着丧尸于城墙越来越近。
丧尸所处的位置会造成一种向下移动的感觉,这对城墙上的士兵瞄准造成了一定难度。
因此为了消除这一影响,郭强照抄了一个缓冲坡的结构。
以城墙火炮射击点为原点,画一条直线到城墙外的地面,这样就形成一个夹角。
然后将夹角建成一个缓坡,形成一道环绕城墙的平缓斜坡,这也就是射击坡。
当丧尸顺着斜坡冲向城墙,就会于城墙上的火炮和士兵的视线保持一条直线,以便士兵可以最大效果的发挥手中武器的威力。
超长的缓坡还会消耗丧尸的体能,延缓冲锋速度,这时在城墙上的士兵眼里,这时候的丧尸的冲锋速度就和乌龟爬一样。
斜坡的尽头是一段十米左右高度的壕沟,丧尸从上面掉下来,也足以将它摔死。
同时,郭强还在射击坡和缓冲带上,设置了大量的铁丝网护栏,圈装铁丝网,拒马,地雷等,用来延缓丧尸的冲锋速度。
当然,仅仅一个缓冲坡还是不够满足郭强对于火力的要求。
在缓冲坡的尽头,郭强还修建了大量的方形的碉堡。
这些碉堡面积不大,仅仅有四五十个平方左右,高度也只有两层楼那么高。
但是,每个碉堡里都会配备大量的轻重机枪和发射散弹的滑膛炮,用来杀伤丧尸。
在碉堡的正下方,连接着一条围绕缓坡的通道,在通道的一侧,开设大量的射击孔。
每个射击孔都配备一门发射滑膛炮,用来击杀从坡上冲下来的丧尸。
同时,还有数条地道与城墙相连接,在碉堡内的守军可以随时通过地道撤回城墙。
紧接着,城区里得废墟又派上了用场,一车车水泥块,砖块,被拉来建造缓坡和碉堡。
做完这些,郭强还不满足。
一切的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他又将目光,盯向了“堡垒”!
郭强搞了一个“堡垒计划”,分别是在高城基地和凤凰城基地之间,修建两座军事堡垒。
在凤凰城基地的南侧和高城基地的北侧在各修建两座军事要塞。
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