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我,都糊涂了。”杨琳妈妈翻了翻口袋拿出五元钱放在女儿手上“去村口熟食店买点酱肉回来。”
“阿姨,您别忙,我就想吃您桌上这一口,分我副筷子就成。”方子奇拦住了要出去的杨琳自己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
桌上实际上只有一份菜,杂瓣鱼贴饼子。
其实就是把渔网里面小的、品相不好的、卖不上价的鱼放到一口锅里,用大酱汁配上葱叶调成宽汁,再把鱼炖开后加水,让汤汁漫过鱼身,随后把玉米饼子贴到炖鱼的锅边上,最后在锅底下加大火力。
等鱼熟了,玉米饼子也熟了,一家人就着这一锅饭菜就是一顿晚饭了。
因为用的鱼实际上都是边角料,菜炖着炖着就碎掉了鱼肉都是一瓣一瓣的,因此有了杂瓣鱼贴饼子的说法。
90年代渔家人吃这个图的就是一个节俭不浪费,实在是不适合待客。
不过方子奇在后世实际上是吃过这道菜的,好多渔家馆子都把这种菜当成特色,抓起贴好的饼子倒也吃的有滋有味。
杨琳看着方子奇吃的很香这才放下心来。
饭桌上杨妈问起学校的事,方子奇添油加醋的说了,整个饭桌上的气氛都很好。
吃完饭,方子奇起身准备告辞,这时候渔村靠海的方向有嘈杂的声音传了过来。
杨琳的爸爸和渔民们出海回来了。
一筐筐的鱼货用编好的框子装好,抬进了村子里面。
奇怪的是面对这么个大丰收,杨妈脸上并没有看见欣喜的神色。
方子奇问杨琳是怎么回事,杨琳吐出了几个字“带鱼太多了,来的不是时候啊。”